海外被领养儿童随外籍父母回中国寻根
2009年10月29日 14:14上海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海外父母:领养和亲生?没觉得有区别

自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领养法》后,向外国人打开了领养中国孩子的大门。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漂洋过海,被异国父母领养。一位外国母亲说:“与其再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个小孩,不如爱一个已经存在且渴望家庭的小孩子。”

本报记者/王晓波 发自上海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大厅,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推着儿童车的外国家庭的身影。有的外国父母甚至带着两三个儿童出境,其中不少儿童所持的却是中国护照。一些孩子还带有明显的残疾。儿童车里的孩子是这些外国友人辗转中国领养的弃婴,而他们的初衷只是让这些孩子拥有完整的、与同龄人无差别的童年。

这些孩子是否得到了幸福的童年?是否能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近日,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个领养中国儿童的国外家庭。

视同己出

露丝是威廉与伊娜夫妇10年前在云南领养的中国女孩,当时孩子只有7个月大,现在已经成了夫妻俩的掌上明珠。一提起爱女,伊娜的脸上就浮现出无限慈爱、幸福的表情。她说,她至今还记得10年前在昆明第一次见到露丝时的情形。“当时在宾馆等露丝,我的心里就像装了一只兔子,紧张地不停来回踱步。”伊娜做着手势,回忆着当年那个激动的情节。当孤儿院工作人员抱着一个女婴出现在她面前时,伊娜说,“我一眼就爱上了这个瞪着两只眼睛,一副‘别碰我’的紧张表情的婴儿……”

如今,这个被他们取名为露丝的女孩,已经是美国内华达州一名4年级小学生了。威廉这样形容他们的心肝宝贝:“她意志坚强,逗人喜爱,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拥有她实在是我们的幸运和福气!我无法想象没有她,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露丝4岁就迷上了中国舞蹈。威廉伊娜夫妇专门为她找了一个当地华人开办的舞蹈团,每周驱车两小时送 去学中国舞蹈。伊娜说,露丝喜爱写作、读书,还喜爱吃中国菜。他们住的地方有很多很好的中餐馆,他们一家经常去大饱口福。即使这样,露丝还经常抱怨说,为什么早餐不能吃中国面条?

问起领养的孩子同亲生的会有什么不同,威廉说:“她让我们家中充满幸福和欢乐,我们一直将露丝视如己出,没有觉得领养的和亲生的任何区别。”

“上帝的礼物”

不久前,旧金山领养中国儿童家庭组织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联欢会。这里的主角是一些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孩子,陪伴在他们周围的是清一色金发碧眼的外国父母。

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罗伯特夫妇带着他们的宝贝女儿前来出席。7年前,他们前往中国,在完成了各种必要的领养手续后,在湖南长沙领养了朱莉。罗伯特夫妇对朱莉疼爱有加,只要朱莉喜欢的东西,罗伯特夫妇都会买给她。

联欢会上,小天使朱莉俨然一副“中国娃娃”的模样,她身着红色的丝绸旗袍,同其他受邀的中国孩子玩得十分高兴。

罗伯特夫妇说起自己的宝贝女儿就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吗,5岁的朱莉有很多惊人之举。她的记性好极了,观察力更是一流,只要我们带她到曾经去过的地方,她总会嚷嚷说,她以前来过的。”他们还说,朱莉是全家人的“小明星”,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她十分活泼好动,还会为大家表演即兴小节目。

小朱莉的到来,让罗伯特夫妇的生活更加多彩了,罗伯特夫妇兴奋地说:“朱莉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文化使者

在美国,像威廉伊娜夫妇、罗伯特夫妇这样领养中国儿童的家庭还有很多。据美国领养中国儿童家庭协会大纽约地区分部(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统计,在大纽约地区就有3000多个美国家庭拥有来自中国的孩子。

在这些家庭中,大多数领养了一个中国孩子,部分家庭领养了两个孩子,少数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达到了3个甚至5个。最近新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除了能说一口流利中文,还有一个从中国领养的女儿。而洪博培也希望中国女儿乐意长大后,能回到中国,成为美国驻中国大使。

领养人中既有洪博培这样的名人,也有威廉这样的普通人。但这些美国养父养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领养的中国孩子极为喜爱,对他们给家庭带来的欢乐充满感激。

中国孩子不仅给美国领养家庭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中国文化。许多美国家庭在领养中国孩子之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知之甚少,随着孩子的到来,他们也开始接触并喜爱上中国文化。

家住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乔凯丽女士说,她在领养中国女儿之前对中国历史知道得不多,但在有了中国养女之后,她读了好几本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以了解她养女的中国背景。

为了让领养的孩子记住自己的根,许多美国领养家庭留心让他们的孩子学习中文,参加当地华人社区举办的中国文化活动,以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大纽约地区领养中国儿童家庭组织每年都举办活动庆祝中国的新年和中秋,并在每年5月举办大型的中国文化日活动。

很多领养家庭表示,如果不尊重、不了解孩子的中国个性和背景,怎能理解、疼爱自己的中国孩子?威廉还特别强调,他从不逼迫孩子做什么,但中文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必须完成。

记者手记

收养是一种文明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在模糊的潜意识中似乎感受过孤儿一般的朦胧感觉。应该说,这些被外国人收养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他们被外国人收养后,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享受的是人间最珍贵的母爱和父爱,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中国儿童被外国人领养,不是光彩体面之事。而现在,一些领养中国孤儿的美国家庭,却带着自己领养的孩子到中国寻根,从而修正了人们的一些观念,有些观念甚至是颠覆性的。

或许,这些外国人只是因为不能生育才收养了中国孩子;或许,他们只是因为失去儿女,备感寂寞,才以此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无论如何,他们所付出的爱,是无私的、广博的。

有数据显示,现在大约有7.5万名中国孩子被海外人士收养,他们成人后可以回到中国观光,但像克瑞斯汀这样可以见到亲生父母的幸运儿并不多。有多少孩子有着和克瑞斯汀一样的遭遇,但在有可能寻找到亲人的情况下,就被海外收养?

由领养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直接撞击着人性最本质最深层的问题。领养不仅仅是行善,更是一种文明。在最终解决弃养问题之前,或许还有很多事要做。

(王晓波)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晓波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