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万元送孩子去网戒营 回来后孩子更讨厌父母
2009年08月13日 05:46浙江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不要把孩子送到那种地方去,孩子回来了,更恨我们。”徐铮(化名)的母亲打电话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到北京去接受军事化训练戒网瘾回来后,变本加厉地上网。“他在报复,我们也不知道该把他往哪里送了。”

记者开始搜索省内的网瘾戒除训练营,但没有找到。

在宁波,曾有全国首家网瘾康复中心,记者造访时发现,负责人已经退休。

北京训练营归来

儿子更恨她

杭州的14岁男孩徐铮,去年暑假去北京参加一个类似于广州戒除网瘾训练营的军训。一个月,学费上万。

从和同学聊天,到各种各样的QQ群、贴吧、网络论坛。徐铮的网友遍布各地,泡网上时间也越来越长。父母每次回家,他都在上网,有时候还会通宵,影响学习。

去年暑假,徐铮更加肆无忌惮地上网,父母说了两次不管用,把他送进了北京一家戒除网瘾训练营。

训练营里的一切都是军事化管理,没有电脑,不能用手机,徐铮每天5点起床跑步,吃早饭。

然后,他一整天都在训练走正步,立正姿势,午休的时候还要自己洗衣服。

终于出营了,可徐铮很记恨父母。

在他看来,父母说他有网瘾只是借口,他们根本不愿意也不想管他,图的是方便。

开学没多久,徐铮照旧上网。

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蔡巍说,许多孩子都是被家长带来咨询的,明显看出孩子和父母之间很对立,“他们有时当着我的面就吵起来了。有一次,一个孩子站在墙角,离他妈妈远远的,还一直在吼:‘我不愿意见到你!’”

浙江没有戒网瘾训练营

在宁波,曾有全国首家网瘾康复中心,负责人杨国栋已经退休。他说,来咨询的家长、孩子不多,因为孩子在这件事上十分抵触家长。

浙江大学有专门的网络成瘾研究中心。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有医生接诊青少年网瘾病例。

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接待14岁以上的网瘾青少年咨询。

在联系这些医生、专家时,每个人都在力图纠正关于“网瘾”的说法。

杨国栋一直认为网瘾和毒瘾有类似的原理。有网瘾者一旦离开网络,也会出现如同毒瘾君子那样的抖手、出汗、心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症状。之所以这样,人脑中有一种分泌物能令人快乐,叫“多巴胺”。因为持续上网打乱人体原有平衡,促使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途径,从而上瘾。

浙江大学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的戴珅懿博士说,研究中心曾对30例痴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进行了诊断,其中仅3例确诊为“网瘾”。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的副主任医生曹日芳也认为,现在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应该是孩子的“网络依赖”。

记者采访发现,我省还没有一个戒网瘾训练营。

3年只打网游不说话,医生说没病

3年前高中毕业后,“宅男”蒋锐(化名)每天一开眼,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显示屏。

为了在游戏里练级,他的电脑主机可以一周不关。

每天,母亲端着饭菜走进他房间,客厅里坐着无奈的父亲。安静的屋子里,回荡着网络游戏的厮杀声。

除此之外,蒋锐几乎连续3年没和家人说过话。

父母认为蒋锐病了,是网瘾,一定是网瘾!

去年上半年,一干亲戚强拖着蒋锐来到杭州疾控中心精神卫生所,找汪永光医生。

见到医生,父母泪声俱下地说着儿子的“病史”。

汪永光则一直打量着这个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男生。

<< 上一页12下一页 >>
作者: 岳雁 陈翔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