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呈低龄化趋势 小学女生不知如何应对
2009年05月18日 15:25羊城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性骚扰]

上周,本报联合广州市先烈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该校进行了青春期心理卫生调查,总共收回19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逾半数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应对性骚扰;同时有70.5%的人选择希望接受相关的教育及指引。

本次调查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女生开展的。有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这一时期生长加速,第二性特征出现,对他们进行适龄的青春期生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52.5%的孩子是通过家庭获知相关知识的,还有近三成的孩子则是通过自己看书或网络“自学”,通过学校的教育获知的占21.7%。有2%的孩子承认曾经遭遇性骚扰,同时也有7%的孩子表示不清楚什么叫性骚扰。承认受过性骚扰的孩子里,被长辈亲友骚扰的占了一半,被陌生人及同龄朋友骚扰的各一。

被问到“遭遇不适当的骚扰会如何处理”时,选择“强烈反抗”的占43.94%;表示会报警的达到52.53%。同时,也有5%的孩子选择“谁也不说”及“哭泣”;还有5%的孩子选择“尽量忘记”。

超过七成的被调查孩子表示如果受到性骚扰会告诉父母,证明父母仍是这一阶段孩子最信任的人及首选的求助保护对象。还有26%的孩子选择告诉兄弟姐妹或朋友;告诉心理医生及老师的比例分别为15%及11%;还有2.5%的人表示会“在网上随便找人说说”。

道德滑坡的成人社会给天真未凿的青少年出了一道怪题

不堪承重:少小防范性骚扰

本报记者 曾璇 实习生 黄静 罗琼

性骚扰低龄化

性骚扰,本是一个困扰成人社会的问题,如今却有“低龄化”的趋势。近期,强奸与猥亵幼女案屡有爆发,其中尤以浙江丽水群体性强奸幼女案、贵州习水县干部嫖宿幼女案最为恶劣,作案者居然有政府官员、司法干部、县人大代表、教师等———而这些人,原本的角色应该是少女的保护者。

强奸堪称是最暴力、最严重的性侵犯。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性侵犯情节虽轻但比比皆是的性骚扰话题。最近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有75%的中小学女生不知如何对付性骚扰;同时,广州初中生近八成被访者表示曾一次或以上在网上遇到“性骚扰”,即“不停收到带有猥琐成分的文字、语音讯息、图片或影片”。

受到性骚扰与不懂应对性骚扰的“双高”比例,令人咋舌。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有多年,但为何性骚扰仍屡闻得逞?浏览网络,有家长投诉读幼儿园的女儿被同班男孩抓伤私处;翻看新闻,最近番禺某小区保安猥亵小女孩被公诉;上个QQ,都可能被人要求视频裸聊……在资讯发达、社会开放程度高的年代,性骚扰似乎来得更早、铺得更广、花样更多,也更令人关注与忧心。

性骚扰呈低龄化趋势

性骚扰其实并不是新玩意。记者发现,在成人世界里,大家摊开来聊,不少中青年女士都承认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被骚扰的不愉快经历,有些甚至十分过分,不仅是搂搂抱抱摸一把亲一下那么简单,但因为当时资讯欠发达、父母认知不足、环境相对单纯等原因,极少甚至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精神疏导,造成的心理影响旷日持久。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年龄从10岁到20岁。而目前中国女孩初潮年龄提前到9岁-11岁;男孩遗精的年龄也相应提前。尽管学生青春期提前,但他们的心智却未相应成熟。幼稚的心灵更难控制那早熟的躁动,因而以往称谓的“危险期”更添几分盲动的危险;面对性骚扰也显得更加困惑。

与以前的性骚扰有所不同的是,如今定义的性骚扰,不仅是传统意义的、行为上的“耍流氓”,还可能是语言上的,还有一些新的形式,如手机短信、网上发帖、QQ聊天等,都可能造成一种骚扰。

选择自我消化比例小

广州市小北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组组长蓝老师观察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性骚扰相当不了解,相反,家长对此关注度却非常高,非常认同开展这类的课程教育,同时又很迷惘,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防范性骚扰。

蓝老师说,就在十年前,自己刚入行时,遇到这样的问题,还会觉得尴尬,但现在向孩子们解疑答惑则非常自然。

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成长为家长,他们面对性骚扰的态度明显与上一辈不同。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小时候遭遇过几次性骚扰,第一次告诉了父母,从他们的态度上看,觉得是“丑事”,以后就再也不敢说,只能“自认倒霉”,但心理阴影还是存在。因此自己当了家长以后,就格外关注此问题,从女儿稍有性别意识起,就开始灌输“自保”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果孩子遭遇性骚扰,跨入新世纪的家长,较少会用避而不谈的“驼鸟态度”来面对,也较少因“家丑不可外扬”而让孩子“自我消化”。他们更多开始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如法律途径、心理辅导等,也会上网发帖求助。从网上的回应来看,父母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此问题。

依然是个敏感锐话题

尽管对待性骚扰的心态更科学,但无可否认,这依然是个敏感话题。

记者通过网络向发过相关帖子的网友表达了采访意愿,但几乎没有回应。有个别网友同意采访,但对细节问题都不愿详谈,也许因为不堪回首,也许因为觉得这是个人隐私没必要公之于众。

“不要造成伤害后再去补救!”愿意分享自己经历的家长呼吁:性教育,要从小做起;对性骚扰,要从小防起。以积极的姿态去化解现实的无奈,即使难以启齿,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