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临终前无偿捐献眼角膜 靠吸氧苦撑两小时
2009年05月12日 13:29城市快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昨日早上,医大眼科中心病房里,两位失明已久的母亲恢复了视力。

津南区农民王利为了捐眼角膜,靠吸氧苦苦地支撑两个小时,坚持等到天亮才闭上眼睛。“这是个让人伤心的天亮。”昨日上午,本报接到读者刘女士的电话,她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在读者为“上一个天亮”王利离开人间而伤感、遗憾时,昨日早上,医大眼科中心病房里,两位失明已久的母亲恢复了视力。她们接受王利的眼角膜捐献,幸运地看到了“这一个天亮”。

受捐者家属

妈妈第一次看见我面容

昨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病房,记者见到了两位接受王利眼角膜移植的患者及家属。

巧合的是,两位患者都是母亲,且都是在母亲节当日接受的移植手术。今年的母亲节,她们过得非比寻常,因为在这一天她们重见光明。昨日,医生检查发现,手术十多个小时后,两位患者的眼睛均已能够看见东西,一位患者的视力恢复到0.12,另一位患者的视力则恢复到了0.15。

昨天早晨8时许,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苗大夫走进病房,小心翼翼地拆开李女士头上的绷带,失明40多年的李女士第一眼看到的是苗大夫穿的白大褂,她当场激动得就流下了热泪,大声地喊出来:“雪白雪白的!”苗大夫拿来视力表测量,李女士已经能看清视力表上最大的两行字,视力恢复到了0.12。女儿杨女士说:“这是我和妈妈完全不敢想象的。这些年妈妈从来没有看见过我的面容。我们非常感谢角膜捐献人!从心底里感谢他所做的奉献!”

杨女士介绍,母亲李女士今年56岁,40多年前就因患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造成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多年来,母亲平时连个大活人在眼前经过都看不见。去年2月,经确诊得知,母亲要想重见光明必须换眼角膜。此后,她便在多家大医院登记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信息,由于眼角膜供体供应紧张,她只好在河北省黄骅市的亲戚家焦急地等待消息,一等便是一年多。“我们已经联系到了供体。”5月10日,杨女士接到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电话。“我们起初还不敢相信,确认是真的后,把全家人高兴坏了,赶紧从黄骅市赶到天津,接受角膜移植手术。”

“以前妈妈因为眼睛看不见不能出门,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出门旅游,到处走走看看,把以前没有看到的看个遍。”当杨女士得知母亲的眼角膜供体来自一位津南区的农民时,她告诉记者,“他很了不起,我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她当场表示,自己也有身后捐出眼角膜的意愿,她还将说服家人死后也捐出眼角膜,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另一位接受王利眼角膜的胡大娘,今年75岁,4个月前右眼失明。手术后,昨天上午经医生检测,胡大娘的右眼视力已经恢复到0.15。“我非常感谢王利,是他让我的右眼重见光明。”胡大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捐献者家属

他一定会在天堂里微笑

当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的高女士得知,丈夫王利捐献的眼角膜至少能让6位眼病患者复明的消息时,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吗?我非常高兴。”

高女士哽咽着对记者说:“无偿捐献眼角膜是我丈夫临终前的最后遗愿,为此他靠吸氧苦苦地支撑了两个小时,现在如果能知道这个消息,他一定会在天堂里微笑。”

众多读者

无比崇敬并深深感动着

不少读者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纷纷打来电话表达了对王利的无比崇敬之情。“坚持到天亮,那是怎样的意志?”天津市遗体捐献小组的志愿者赵永华告诉记者,他当天接到了很多电话,大家被王利的行动深深感动,其中大部分人表示了死后无偿捐献眼角膜或遗体的意向。我们相信,角膜捐献者王利的事迹在感动大家的同时,也现实地为大家解读了“奉献”一词的真正含义。记者 刘彩霞 李卫民 摄影记者 王涛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彩霞 李卫民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