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因负面报道遭拘传续:称不接受口头道歉
2008年01月11日 13:37大江网-新法制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警察抓记者]

 

从业经历

“舆论监督报道采访常遭阻挠”

新法制报:什么时候到《法人》杂志工作的?之前从事什么职业?

朱文娜:我是去年9月到《法人》杂志社工作的,《法人》杂志隶属于法制日报社。1995年,我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就进入《法制日报》总编室工作,先后在社会部等部门工作过。我大学第二个学位学的就是新闻。

新法制报:算下来,你从事新闻行业也有10多年了。像“西丰官商较量”这样稿件,你经常做吗?

朱文娜:以前也做过一些舆论监督的稿子,但到《法人》杂志后,因为我们的杂志定位是做企业家的法务参考,主要是报道企业家这块,“西丰官商较量”这篇稿子,赵俊萍本人就是企业家,他遭遇法律问题,选题符合我们杂志社的定位。

新法制报:之前做过舆论监督报道吗?

朱文娜:原来在法制日报时常做。

新法制报:平时舆论监督采访,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朱文娜:对一个记者来说,做舆论监督采访,被监督对象不接受采访,阻挠采访等情况很常见。像西丰这个稿子,我在西丰调查女企业家因短信涉嫌诽谤的案件时,我到县委办公大楼,并未见到张志国本人。我留下了采访提纲和联系方式,但对方一直没有回应。

新法制报:1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以前曾遇到过类似事情吗?

朱文娜:记者被殴打、记者被告上法庭这样的事情,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但我从未遇到过。因为报道负面被指控诽谤而被拘传,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也应该是我们记者行业的第一例吧。

“被迫”出名

“希望此事能推动新闻事业发展”

新法制报: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新闻这个行业?

朱文娜:因为我喜欢。我性格外向,是一个比较直率的人。

新法制报:从事新闻行业之前,在你的心目中,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朱文娜:一个比较自由的职业,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职业。记者可以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面的、负面的、别人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记者都可以接触。记者这个职业可以丰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好多记者的座右铭。但现实中,落到实处的各不相同。

新法制报:你的新闻工作方向是什么?

朱文娜:我想成为专家型的记者。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做涉法报道,自己首先肯定就要懂法。

新法制报:《法人》杂志的声明中说,舆论监督报道遭遇诽谤立案,新闻记者遭遇警察拘传,这不仅是新闻媒体的悲哀,更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耻辱。你怎么看?

朱文娜: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现在要这样称呼我们还很不恰当,特别不合适。这与现实有关。

批评报道、负面报道非常难做,好多地方喊出“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样的口号,许多被监督的单位和个人把记者当作社会的对立面。其实,我们的报道,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也不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监督的目的都是为了事情的解决,为了促成和谐的社会。事情发生了,你不接受监督,不让报道,不把事情解决,这有可能酿成更大的悲剧。记者不是社会的对立面,我们人民的喉舌,舆论监督,不是为了增加更多的麻烦。

新法制报:经历此事,你有没有什么想对全国同行们说的?

朱文娜:大家非常关注这事,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我非常的感谢。但此事也折射出,我们新闻行业记者的报道权、监督权在现实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能得到圆满解决,今后再也不会发生在同行们的身上。

此事如果得到妥善解决,说不定会推动我们新闻事业的进步,反之,则今后的记者会更被动,尤其是搞舆论监督那就岌岌可危。

新法制报:曾想过自己会出名吗?

朱文娜:没想过。更没想到以报道别人为职业的自己,最终却因为一个报道招来警方的非常规拘传,成为别人报道的对象,成了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个出名来的有点“被迫”。我倒希望此事能推动新闻事业往更好地方向发展。

坚定信念

从没想过放弃新闻职业

新法制报:在你最难过的时候,可曾想过放弃这份职业或者改行?

朱文娜:从来没想过。

新法制报:拘传撤销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朱文娜:我就是想马上回到正常的生活。马上月底了,要为我们新的一期杂志找选题,还有别的选题要做。

新法制报:如果今后还遇到类似的线索,你还会采访报道吗?

朱文娜:如果今后遇到类似有新闻价值又符合本刊定位的线索,肯定不会放过。

新法制报:如果您再遇到被拘传的事情,还会害怕吗?

朱文娜:(笑)我坚信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文/记者刘刚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