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明:乌克兰大选的“二次示范”意义
2010年01月28日 13:51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乌克兰新一届总统大选的最终胜出者尽管还不是很明确,但第一轮选举结果就已经确定了本次大选的性质。这不仅是一次反对和抛弃现政权的选举,而且还是一次终结一度如火如荼的“颜色革命”的选举。

现任总统尤先科不到5%的支持率,使其不但无法进入第二轮选举,而且连以第三人身份搅局的可能也变得岌岌可危;亚努克维奇和季莫申科两位可能的总统候选人,后者更是尤先科长期以来的政治盟友,在选举中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去尤先科化的旗帜,表明这位“橙色阵营”的领军人物在乌克兰的政治大角逐中已经彻底出局。乌克兰政坛在历经多次的洗牌后,彻底打破了2004年以来以意识形态划分的“橙蓝对立”二元格局,除了尤先科这样的“橙色”死硬分子外,其他各派政治力量和候选人的政治立场在大选中均模糊不清,国家利益和实用主义至上的新信条开始重新占据政治舞台。

此外,此次总统大选的投票率较2004年相比低了十多个百分点,各候选人均未超过40%的支持率,反映出乌克兰普通人对政治的参与度和热情进一步降低,选举中出现的“反对一切候选人”的口号,显示整个社会均处在对过去四年的彷徨和反思之中。上述这些最终导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颜色革命”在乌克兰的彻底终结。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尤先科与其最重要的政治盟友季莫申科的权争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2004年,两人以“橙色革命”盟友的身份携手上台,但很快就因权力争夺和政见不和发生争执。2005年8月,尤先科更是免去季莫申科总理职务。两人之间的矛盾自此成为“橙色阵营”内部危机的导火索,并直接导致了乌克兰政局的不断动荡。2007年9月乌克兰第五次议会选举被迫提前三年举行,季莫申科联盟与亲总统的“我们的乌克兰”联盟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维持了“橙色阵营”的执政地位。

季莫申科虽然重新回到总理位置上,但她与尤先科的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更趋恶化。季莫申科一度寻求联合其他政治力量发动对总统的弹劾,并要求将议会和总统大选提前举行。其政治立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改原来激进的亲西方立场,转而主动向俄示好,最终以剧烈的政治转身实现了对橙色阵营的彻底分裂。

如果说季莫申科是只相信权力的政客,尤先科的表现则更像是初出茅庐的政治青年。他不切实际地提出乌克兰加速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计划,在天然气过境、乌克兰加入北约、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上与俄长期交恶,造成乌克兰政治危机不断,直接导致国家陷入失序状态。作为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乌克兰工农业实力非常雄厚,又处于独特地缘位置,抗拒金融危机的能力应该说非常强。但由于橙色政权的不断内斗,导致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上无所作为,经济大幅下滑,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率不断攀升,2009年GDP下滑达到创纪录的15%,成为独联体受损最为严重的国家。为避免国家金融体系崩溃,尤先科甚至不得不以苛刻条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举债,使乌从独联体金融信誉最高国家跌落为最低。

乌克兰橙色政权崩盘为颜色革命划上了最后的句号。应该说,这是自俄罗斯独立之初“休克疗法”后,西方、尤其是美国逻辑在独联体地域内又一次失败的实验。很明显,对这些国家来说,自由民主并不必然通向经济繁荣,乌克兰、吉尔吉斯、摩尔多瓦三个颜色革命国家四年来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反,中亚集权体制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表明,自由民主与经济繁荣之间不但没有逻辑关系,而且可以背离发展。

这为俄罗斯夺回从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到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再到摩尔多瓦、乌克兰等独联体阵地的的战略态势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除了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和廉价的能源供应外,俄罗斯现在还可以输出以“可驯服的民主”和威权市场经济为标志的,更适合当地政情和国情的发展模式。这使俄罗斯不仅成为独联体内马首是瞻的大哥,而且将成为各国政治意识形态上的新母体。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在不惜余力地与俄争夺独联体,但除了附带各种政治条件的贷款和经援外,很难向这些新生的民族国家提供更多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颜色革命的终结在时间上与金融危机后西方发展模式饱受诟病和质疑正好契合,这使得乌克兰这次没有悬念的大选和四年前戏剧般的“橙色革命”一样带有了更加泛化和示范性的意义。独联体国家将从这次大选中学到比四年前更多的东西,也将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而这毫无疑问,会对这个地区未来的走势产生重大、甚至是历史性的影响。

乌克兰   橙色   大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乐明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