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国际格局,中国需要“和稀泥”
2009年11月13日 09:5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出邱震海的文章《国际格局:中国需要“和稀泥”》说,中国在当今国际格局中,还需要一定的“和稀泥”策略。这并非指当“老好人”,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稀释因中美两极过早成型给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有一系列相对的机制予以配合,其中包括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格局,要做到这一点,需寻找一系列的战略平衡点。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

什么是“和稀泥”战略?

从中美双边关系来看,双方在经贸和军事领域里既磨合又竞争的态势也日益明显。 总体上说,中美之间在双边关系和全球格局中的这一态势,一方面折射了两国关系随中国崛起而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过早形成的两极格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无论如何都是不利的。从长期看,虽然这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但在中短期策略层面而言,人们还是需要做一些战略思考;其间最主要的是,中国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用通俗的话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和稀泥”策略。

这里需要理清的概念是,所谓的“和稀泥”策略,并非是在国际问题上不予表态或是充当“老好人”,而是指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尽力稀释因中美两极过早成型而给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不但会使美国对中国过早地产生战略敌意,而且也会带来其他国家因对中国实力增强而产生担忧;而中国在战略上过早站在美国一边,也容易过早地使中国承受国际责任的压力。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上述三种情况都已在中国面临的外交氛围中有所出现,有的甚至还相当明显。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格局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那就是中国的发展终将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格局,只不过其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但另一方面,中国近年由于自身定位和策略的某些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乃至加速了上述格局的形成,其间就包括中国有意无意间将本来“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高速发展现象,用“和平崛起”这一概念予以固定化和清晰化。同时,中国民间在心理层面也对这一格局的成型有一种陶醉感。这种陶醉有过去数百年历史悲情的基础,但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无论在战略还是民族文化心理成熟的层面,都是相当不明智,甚至是危险的。

重视欧洲战略作用

要改变或缓解这一现象,中国在战略层面上有必要善用多极资源来舒缓面临的战略压力。善用多极资源,不是古代意义上的合纵连横,而是将之前“一超多强”中的各个“强国”,有机糅合到中国的国际和对美战略之中。

这些多极资源,既包括欧洲、日本,也包括印度和俄罗斯。但从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程度来看,欧洲对中国显然属于全球层面的重要关系,而日本对中国则属于地区层面的重要关系。但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其对中国善用多极资源舒缓战略压力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无论从国际现有格局还是未来走向而言,美、中、欧三足鼎立将是一个逐渐显现的趋势。欧洲从上世纪50年代初逐渐开始融合,及至冷战之后再度转型。到了今天,欧盟及其成员国已不可能而且也无意返回大国角逐的时代,未来欧洲的政治影响力与中美处不在同的层面之上,但是,欧洲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明程度,经济和政治整合将导致“欧洲合众国”,这就决定了未来的欧洲将继续以其二流政治实力发挥世界一极的重要作用。

对正在崛起(还是沿用“崛起”这一说法)的中国而言,三足鼎立的格局无疑要较中美“二足鼎立”的格局更为安全、少有风险。如上所述,从中欧不同的发展定位而言,双方未来不可能发生本质的战略冲突。因此,由于欧洲特有的文化背景、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色彩,中欧之间在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冲突甚至超过与美国的冲突,但从本质上看,中欧之间却永远不可能成为战略敌人;中欧之间的绝大部分冲突,都属于人性和体制间的正常冲突。从本质上看,中欧甚至有可能借双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借助中国的崛起,提炼出共同的智慧。

因此,有必要在战略上对欧洲适度倾斜,而在一些看似激烈,但不体现中欧关系战略本质的问题上,做一些策略调整。必须看到,欧洲虽然在文化、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同属西方阵营,但毕竟还是与美国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何利用这些不同,在全球层面稀释中美虚幻的两极格局,显得十分重要。

重视中美日互动

同样,在亚太地区格局上,中国也面临“和稀泥”的问题。在这一地区,中日之间的对抗颇为明显,同时中美对抗也通过中日、中国和东盟等一系列关系得以体现。因此,如何善用各种资源,减缓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压力,显然也需要人们的战略思考。

在这方面,准确评估和利用美国因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因素的对华两面性早已为人所知,关键是如何在亚太格局中,巧妙糅合美国因素化敌为友。日本首相鸠山提出“东亚共同体”虽然只是一个愿景,但以这一愿景为标志的东亚整合,如何糅合美国因素,从而既稀释中日之间的短兵相接,同时也舒缓美国对东亚整合的潜在敌意,最关键的是减少美日之间针对中国崛起的因疑虑而产生的共同战略需求,这些都是中国外交不但从策略上,而且从长远战略上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

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有一系列相对的机制予以配合,其中包括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格局,避免过早形成中美两极格局,显然属于其中的重要范畴。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寻找一系列的战略平衡点。在全球层面重视欧洲并继而形成并稳固美、中、欧格局,在战略层面重视中美日互动,是两个关键的战略平衡点。

当然,“和稀泥”(或“稀释”)战略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有的战略不可避免地都带有一定的单向性,上述两个平衡点即便不能稀释中美两极格局,但对于减缓中国战略压力的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