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报:中国暂时不可能随澳印一起退出
2009年11月05日 07:54上海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昨日,澳大利亚联储年内连续第二个月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3.5%,并于今日生效。本周,除澳大利亚外,英国、欧洲以及美国三大央行都将举行各自的货币政策会议,并公布相应的利率决议,而日本央行则将公布上次议息会议纪要。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计,美英欧三大央行应该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去年10月,全球金融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实体经济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衰退。为了挽救经济于即倒,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这些刺激计划却出现了“退出”的苗头。

继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上月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4.25%后,10月27日,南亚大国印度也在央行议息会议后宣布提高1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取消。以色列和挪威等各国央行也相继加息。在亚太两大经济体开始实施紧缩政策后,很多观察家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亮眼经济体何时“退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中国会紧随澳印的脚步么?

首先,从经济表现看,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在亚太区中表现亮眼。澳大利亚是发达经济体中最早摆脱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澳元也在近期强劲升值。印度则几乎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期其2009财年的经济增速不会低于之前的2006和2007年。而中国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官方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在今年四季度达到10%,这个速度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之前1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如此一来,中国经济的全年增速将会超过8%,但由于这个年增长速度历史看来仍然偏低,相信官方即使“退出”,很可能也需要明年一季度的GDP数据确认后,才能真正动手。

其次,如果细读澳大利亚和印度两家央行的会后声明,其实也会发现,政策制定者们在拟定“退出”政策时,也不是信心满满。两份央行声明都提到了经济的好转,但同时也强调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事实上,很多研究者在面对现时的经济数据,也同样会感觉头疼——许多经济指标在好转,但仍有很多指标仍然保持弱势。在澳大利亚央行加息后,澳大利亚第四大银行澳新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也提到,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们并不比外界有更多的数据来判断经济形势,如果说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一团乱麻”,那么,央行行长眼前并不会是“一片曙光”。相信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们看来,这一团“乱麻”也是一样存在。在形势并不完全明朗前,一向作为政策后发者的中国央行,很难作出紧缩的动作来。

再次,各国国情不同,应对方式也难免出现偏差。印度央行在10月27日会议上,将印度的通胀预期从7月份的5%提高到6.5%,这也成为印度选择“退出”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食品和机械终端产品进口国,印度对通胀的管理和反应可能要比中国强烈得多,而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则明确表示,中国的通胀预期并不强烈,而且仍处于可控范围,两相比较,中国“退出”仍然缺乏必要的理由。从澳大利亚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基建投资带来的对澳大利亚原料的大量需求,作为供给方的澳大利亚,提前在需求方之前进行紧缩,其政策意图更加明显:与其在中国紧缩后被动紧缩,不如提前行动。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相信中国政府会逐步取消一些应急性的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对购房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但相信真正的紧缩政策——包括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人民币升值——仍需要等到明年一季度后才能真正见到分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上海商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