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侨报:东亚共同体构想尚缺乏对华经济吸引力
2009年10月29日 08:1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8日刊文认为,亚洲自贸区确实是亚洲各经济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要长时间争取的愿景。然而,对任何国家来说,与哪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贸区,都与本国阶段性利益相匹配,自贸区的发展需与本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因此,“东亚共同体”至少短期内在经济上对中国并没有吸引力。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不久前闭幕的东亚峰会上,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正式提出了“东亚共同体”。其东亚共同体不仅包括中国、日本、东盟和韩国等国家,还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纳入了其中,并提出了美国加入这一亚洲组织的可能性。

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贸易区,其启发点是目前运作相对比较成熟的欧盟组织。但是,亚洲自贸区虽然从长远来看是发展方向,但至少从目前的博弈角度看,并不能作为中国优先考虑的议题。首先,中国与东盟推进自贸区的风险与收益相对对等,而且互补性相当大;而扩展到包括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泛亚洲自贸区,则对中国来讲收益与风险的偏离度相当突出,其互补性也没有与东盟的自贸协议明显。

就中国与东盟贸易伙伴状况看,东盟诸国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相对更强一些。如东盟主要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以原材料和加工贸易的中间件居多。而中国从印度尼西亚主要进口石油等原材料,从菲律宾进口的主要是用于出口的中间件。同时,中国出口东盟的主要是消费类产品。显然,这种互补性是相当明显的。

另外,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如近年来中国的摩托车等制造业开始转移到越南等地,利用了其相比中国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并向越南等转移了部分低附加值的出口能力。

而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扩大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那么贸易的互补性则没那么明显,竞争性却不容忽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关系将更加突出,而至少从目前看,中国在产品竞争方面仍然与日韩存在明显的差距,与日韩实行自由贸易客观上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冲击不可低估。

例如,比亚迪的电池产业主要引进的是日本的技术,为了降低成本嫁接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比亚迪通过把日本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拆成几段,中间加入人口运作环节以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中日贸易自由化,日本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能力将很可能对中国当前的所谓廉价劳动力优势构成明显的冲击。

另外,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看,亚洲自贸区也从客观上会使中国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亚洲自贸区建成后,将使得欧美、日韩等国家更多地把其所要转移的生产线向中国以外的劳动力廉价优势更突出的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地转移,使中国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下降的比较优势加速流失。

由此可见,亚洲自贸区确实是亚洲各经济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要长时间争取的愿景。然而,对任何国家来说,与哪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区,都是与本国的阶段性利益相匹配的,自贸区的发展需要与本国经济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因此,笔者认为,“东亚共同体”至少短期内在经济上对中国并没有吸引力。(刘晓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晓忠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