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有明确的南海战略
2009年07月06日 11:22环球时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社论

海洋划界、岛礁归属、资源开发、渔业摩擦……几个月来,这些事情频频在南海发生,一次次地将这个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纠葛最复杂的海洋推入人们的视线。作为拥有主权海域最多的国家,中国理应拿出更为具体的战略规划,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并通过推动共同开发来解决争议。

中国在南海的政策一直秉承“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不过,由于南海隐藏着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希望南海争议留待未来解决的期待,与各个相关国家争夺资源时不我待的意愿,形成了尖锐矛盾,甚至演变成了现实中的摩擦。

当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缺乏长远、全面的规划。周边国家在南海海域钻井数早已超过1000个,但中国在南海至今仍没有一口油气井;中国国界断续线以内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大约有3/4深水海域尚未有中国渔船;南沙群岛共有230多个岛屿,条件比较好的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之中。

在南海渔业、环保、油气开采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更有效保护我国海岛权益等方面,中国的有关部门力量不仅不够,也没有更细致的规划,往往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

南海战略的滞后不仅使中国损失了巨大经济利益,更造成众多国家哄抢南海资源的局面。在许多相关国家看来,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是“中国暗示不率先开发南海”,甚至是“放弃开发”。

在重大海洋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吃独食”,但也绝不能允许相关国家肆意蚕食中国的经济利益。通过一个细化而明确的战略,中国将有效地对在这一海域的主权范围做出宣示,让人家知道我们的线划在哪里,越线将承受怎样的后果。

同时,这样的战略也将清晰地表明,中国有能力通过政治手段推动南海的共同开发。共同开发是对中国经济利益的最好维护,也是与地区各国共同、平等地分享中国崛起红利、协调争端的最好方式,它同样也是解决这一地区相关国家之间摩擦和冲突的必由之路。

南海局势的发展,呼唤中国尽早出台共同开发的大战略。这一战略是透明的、公开的,更是具体的。它应当首先从解决一些局部的问题做起,由谈判达成一致,让各方享受到共赢的好处,进而逐步扩大开发范围,打消相关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战略误判,迫使某些国家放弃试图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图谋。

最终,通过这样的共同开发,将有可能在南海地区建立一个处理和解决摩擦与冲突的机制,推动整个地区走向更深入的合作,并为亚洲未来的融和打下基础。制定一个明确的南海战略,也是中国作为这一地区的大国应当做出的贡献。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