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新闻封锁”让人感动
2009年07月06日 08:00南方报业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摘要:美国时间6月21日凌晨,《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在tw it-ter宣布,“纽时的戴维·罗德(D avidR ohde)从塔利班手中逃脱!这归功于他的足智多谋。”“7个月以来,纽时不得不压着关于戴维·罗德被绑架的新闻,以保护他幸免于难。感谢上帝他出来了!”至此,整个报社知道这件事情的同事,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西方媒体针对个人事件最长、联合动作也最大的“新闻封锁”终于结束。

◎ 安替

纵横周刊研究员

美国时间6月21日凌晨,《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在tw it-ter宣布,“纽时的戴维·罗德(D avidR ohde)从塔利班手中逃脱!这归功于他的足智多谋。”“7个月以来,纽时不得不压着关于戴维·罗德被绑架的新闻,以保护他幸免于难。感谢上帝他出来了!”至此,整个报社知道这件事情的同事,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西方媒体针对个人事件最长、联合动作也最大的“新闻封锁”终于结束。

罗德是一个传统的调查记者,在来《纽约时报》之前,1996年曾经因为揭露前南地区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而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获得普利策奖,当时曾短暂被当地军头绑架。为纽时工作之后,2008年,他和同事合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报道,第二次获得普利策奖。去年11月10日,他和纽时当地雇员T ahir Ludin及司机,为他酝酿的新书做研究,接受了喀布尔当地一位塔利班指挥官的邀请去采访,却在中途被绑架。绑架者后来私下和纽时联系,索要巨额赎金和释放塔利班囚犯,但后来把罗德的录像和绑架消息发给包括纽时在内的诸多西方媒体。

《纽约时报》总编比尔·凯勒在和罗德家人以及谈判专家讨论之后,除了依靠各种政商渠道营救罗德,还决定为了降低罗德在塔利班心中的重要性,全面封锁这条消息。不但如此,他还靠着该报在业界的领导力,亲自要求近四十家的欧美主流媒体老总不报道任何关于罗德的消息,只有半岛电视台和意大利的一个小通讯社报道了片段。凯勒也向各著名博客打了招呼,大家都纷纷接受这种人道的“新闻封锁”,只有少数保守派博客发了消息。最难对付的大概就是维基百科,因为维基人都是一个个匿名的“市民记者”,不像传统媒体和博客,知道能和谁交涉。一开始凯勒让纽时记者登录维基,改写“戴维·罗德”词条,让读者觉得罗德一直以来是很同情穆斯林的。后来有匿名维基人发布罗德绑架消息,纽时记者就立刻删去,但对方又立刻加上,最后凯勒只好让维基老板Jim m y W ales帮忙锁住网页,禁止词条编辑。

近7个月,在以报道历史真相为己任的《纽约时报》的主持下,主流媒体、名博、维基百科联手把罗德被绑架新闻几乎彻底消声,让这件事“不存在”。直至6月19日,罗德和助手终于成功逃脱塔利班魔爪,长达7个月的新闻封锁才结束。美国媒体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在吸取了《华尔街日报》记者D annyPearl于2002年被塔利班砍头的沉痛教训后,美国媒体调整了对被绑记者的报道策略,例如2006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Jill C arroll在伊拉克被绑、200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M ellissaFung在阿富汗被绑时,也是采用纽时罗德事件相同的新闻封锁方法。毕竟,和任何新闻操作原则相比,人命最重要。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美国网络电视台Current TV的两位女记者闯中朝边界被朝鲜拘捕之后,该媒体老板、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原因,当初动机大概是不想让对方觉得这是美国太重视的事件、以抬高谈判筹码。可惜这种努力最后依然失败,两位记者已经成为对方谈判筹码。

从新闻自由角度有人为此事辩护,因为所谓媒体有报消息的自由,媒体也有不报消息的自由。不过,联手封锁、维基高层施压锁住网页、甚至更改维基词条,却不像一个信息公器作为。这样的逻辑其实延伸下去就能触及这样的问题,以个人安全名义封锁新闻如果可以接受,那么以国家安全名义,是否允许媒体联合封锁新闻?其实关键在于“是否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当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美国政府以此质问《纽约时报》,该报以公众不会有迫在眉睫的危险为由反驳了回去,捍卫了公器声誉。今天罗德一案,报道之后个人会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因此主编才以人道标准实施“新闻封锁”。这一种“新闻封锁”,让人感动。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