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胡耀邦何须分党与非党

网友评论()2014.04.16 第130期 总第130期 作者:岳中行

  

胡耀邦(资料图)

昨天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5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相对官方媒体的冷静,网上民间的声音要热烈深情许多,无论是胡德平追忆父亲的访谈,还是温家宝、田纪云的署名纪念文章,都在社交媒体上被普通网友默默点赞。

或许是被《好大一棵树》的歌声刺了耳,又或许是被批评现实者的纪念文字灼了眼,某些人的敌我斗争神经骤然绷紧,仅仅一天的功夫,国内某报的社论就旗帜鲜明地抛出了高论: 

“互联网上不断有人把胡耀邦的名字同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争议相联系,或者通过自己对历史细节的个性化解读表达当下情绪,这都谈不上是对胡耀邦的真正缅怀和崇敬,更像是借谈胡耀邦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

其间意味之多,不由得人们心头为之一紧。原来,在某报的眼中,批判现实与历史人物联系有“借古讽今”的嫌疑,追忆已故领导人的人格闪光点可能是“借题发挥”,对胡耀邦的个人解读不同于官方评价便可能被视作“打着红旗反红旗”?

说是疑问,其实也是血泪教训,曾几何时,怀抱着一肚子敌我斗争思维的国人曾经目光警惕地审视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同事、朋友、同志,乃至亲人。那个时候,谈艺术,谈文学,谈历史,都有可能触碰政治的禁忌进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参与终结那个时代,甚至主导了全面拨乱反正的胡耀邦,对于这种心理状态无疑心有余悸,他的长子回忆他的原话:“防人之心不如信任、批评和自我批评,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解决好。”

诸如此类的言行,恰是互联网上最具传播效率的内容,比如“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比如他务农一生的亲哥哥1992年去世时获赠的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面对这样一位集民主、自律、廉洁等种种优秀品格于一身的长者、逝者,人们的自发敬仰又有什么利益诉求?追忆、缅怀又何须分什么党与非党?

如果说现实与历史存在某种反差进而激发了人们的某些思考,我们似乎不应归咎于历史的“伟大”,而应自我批评和反思现实的错位。不可否认,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社会并不是铁板一块,该报所指认的反对现行体制人士并非无中生有,但是,缅怀中国共产党的前总书记是否可以和反体制画等号,这本身就是个荒谬的提法。

正如胡德平追忆的,胡耀邦一直说“我是党的人”,这是他的自我认知;2005年胡耀邦诞辰90周年之际,他的光辉一生又被总结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这是他获得的第二次官方评价。

无论何种评价,胡耀邦的历史身份都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同样,他人格中的伟大也很难分辨出哪一部分是党的,哪一部分是非党的根源,在此背景下,因胡耀邦英名广播而绷紧“阶级斗争”的心弦毫无疑问是神经过敏的症候。

试想,怀念和歌颂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套用比较时髦的话说,难道不是在为中国共产党做广告吗?

岳中行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作者其他文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