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教“术”还是传“道”?(组图)
2010年01月28日 16:16北京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用汉语合唱《我和你》。

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教练正在表演太极推手对练。

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昨天在京召开,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校长和孔子学院代表会聚一堂,交流办学经验,共商孔子学院的发展和未来。

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开张,至今已有5年时间,孔子学院也在海外开办了282所。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的学说虽然终其一生也没有大行其道,但他也没有“乘桴浮于海”,如今,在2500年后,孔子的道终于走到了海外,在整个世界遍地开花。

不过在一些学者看来,孔子学院的摊子虽然已经够大,但它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以孔子为名,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不仅仅是教汉语和练太极拳之类。

对此,中国新儒学代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明认为,教汉语和练太极拳还仅仅是“术”,不是“道”。而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优先传播它们的价值理念,所以我们当然也要优先传播我们的理念。孔子学院应该是一个传播文化、价值观的地方,比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很好的价值观。

孔学的世界性“大跃进”

从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张到现在,5年里开了282所,平均每年56所,差不多每6天世界上就会多一所孔子学院,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只要参照一下类似的机构就可知道,比如德国歌德学院始建立于1951年,目前共有国内外分支机构144个,从1所发展到144所,用了50多年,平均每年才3所;再如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至今仅有30多所,平均每年两所。

孔子最早出现在西方人面前,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论语》译成拉丁文开始的,但是西方人真正研究孔子,却是从10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文化真正引起西方普通人注意,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大背景当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先是看到了遍地的“madeinchina”,然后才开始注意其背后的中国文化,这股潮流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汉语热。

教“术”还是传“道”

尽管冠以孔子之名,孔子学院最大的功能并不是宣扬孔子的思想,而是推广对外汉语教学。孔子学院最初的背景是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在这个规划的基础上,孔子学院才应运而生。孔子学院的主办方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这本身就注定了它的产生带有很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色彩。也就是说,孔子学院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大学,也并非孔子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机构,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招牌下的内容正是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新儒学代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明表示:“和我一个专业的很多朋友,因为兴趣的问题,出国的时候常常会去看看当地的孔子学院,结果看了以后都不太乐观,孔子学院应该是一个传播文化、价值观的地方,比如说《论语》里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很好的价值观,但是很多孔子学院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仅仅是‘术’,还不是‘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首先就传播他们的价值理念,我们当然也应该传播我们的理念。”

孔子学院该不该传“道”?

很多人认为孔子学院一直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似乎孔子所到之处,四海拱服,世界人民一片欢腾,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比如在2007年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安全情报局一份最近解密的报告说,中国大陆大量开办孔子学院是精心地利用所谓的“软实力”。在谷歌输入“加拿大监控孔子学院”的关键词,就能得到约145000条搜索结果。

今年4月,美国第53所孔子学院成立时,同样有美国媒体的声音称“中国正在通过孔子学院等渠道,对外进行文化渗透”。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回应:“孔子学院无意输出中国价值观,因为那种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同。”陈明教授则认为:“好的价值观是人类共有的,为什么不能输出呢?美国人可以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实际上所有好的价值观都可以广泛宣扬!”

几百万美元建学院值不值?

相对于国外的非议,中国同样也有非议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大多数并非来自民间,而是来自专家学者。著名旅美学者薛涌就曾经在博客上撰文反对设立海外孔子学院,他称据他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起码也要几百万美元。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却要大把大把地往富国扔钱,实在让他有点儿想不通。相对薛涌反对建立海外孔子学院,别的学者或许没有薛涌那样极端,但也并不热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兆琦就表示:“最初我听说‘孔子热’特别高兴,但后来发现,许多孔子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汉语推广班,孔子学院这四个字无非一个名头而已。”

此外,来自美国的著名华裔记者吴琦幸也对孔子学院的高速扩张表示了质疑:“孔子学院在办学方针、教育对象、教授方法和教材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孔子学院正在陷入困境——一方面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没有实际的效果,因此想要孔子学院名副其实就必须给其重新定位,建立完整的操作系统和发展规划,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铺开摊子还要经营

比起外部的责难和非议,孔子学院本身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孔子学院本身并非独立的机构,而通常是国外某个大学中文系之下的一个小部分,结果就是大多数外国学生都听说过孔子学院,但却不知道孔子学院到底在哪里,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很难真正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其次,孔子学院至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因而它的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也就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就是教师的问题,国家汉办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从国内抽调的教师质量也很不整齐,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陈明表示,铺开摊子还要经营,孔子学院在经营上还不够,“摊子太大,而且没有系统的管理,这导致经营上遇到很多困难。另外,应该有系统的教材,虽然说各国情况不同,但是最起码要有一个基本的教材,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变通,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好的内容都可以编进这个基本的教材里,这并不困难。而没有系统的管理和基本的教材,孔子学院要真正被更多人接受,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就很难。”

文化传播更需要专业力量

实际上,不仅仅是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说电视频道海外落地,虽然看起来摊子很大,但实际上面对的往往只是华人。德国杜塞道夫孔子学院院长哈赫堡曾表示,“现阶段中国等于把钱撒到全世界,当地大学之所以合作办孔子学院,主要是为了得到这一笔经费,拿到钱后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活动,大多数人并没有长远的教育计划,而且大家都不清楚‘汉办’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陈明教授表示,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仅需要官方的力量,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像文化传播这样的事情,官督民办的形式可能会更好一些。可以请一些真正有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参与,他们对于专业的问题更加熟悉和了解,能够更加顺利地推动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代表的不仅仅是儒家,还是整个中国文化。”

晨报记者 周怀宗(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怀宗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