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没有本钱闹南北对立
2009年07月06日 08:09华夏经纬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称,台湾有没有南北差距?光看陈幸妤携子迁往高雄一事即可知,差距之大不仅是客观条件的比较,还存在于社会心理和文化状态。

吴淑珍、陈致中夫妇,早已迁居高雄。如今陈幸妤在出岛不成下,亦迁居高雄。显然高雄的氛围,给了他们一家相当的“安全感”。这究竟是台北的媒体过于紧迫盯人所致,抑或是,台北的政治气候令扁家人觉得无法安居呢?如果的确因为南部气氛对绿营较亲和,而使得牵扯弊案的阿扁家人能感受在北部得不到的温暖,则这种南北对比实在充满讽刺意义,也值得反省。

讽刺之一是,北部人有偏见吗?最近的赵翊安入学风波,牵连到无辜孩子,的确令人不安。台北人是否具有精英心态,本来就是本土文化研究的题材之一。但南北差异的另一讽刺面向是,南部人也有某种执着于人情的偏见吗?给扁家“送暖”这件事,在目前的司法审判程序中,令有些人担心,司法案件可能在南北迥异的政治氛围下,得到不同的“解读”,则社会正义观永远处于拔河状态而难以厘清。

台湾的蓝绿对立,影响到社会气氛,本来就很不正常。如果再因此推波助澜地域上的南北区隔,绝对不是好现象。唯其如此,我们希望,从政策和各种社会机制上,尽量减缓这种差异和对立。举例而言,当局在政策作为上,应尽量扭转向来“重北轻南”的印象。另一方面,从公民社会到司法体制,都更要战战兢兢谨守程序正义原则,不要落人口实,更不要煽动社会情绪对立,以避免图利政客藉南北差异而进行政治角力。

最近争议的县市升格议题,也应该纳入南北平衡发展的考虑。马当局放弃“三都十五县”的政见,有人质疑,整体台湾规画的构想好像弃之无用了。事实上,升格成定案之后,更应好好规画区域发展的各自特色和重点,鼓励各自争妍,使区域平衡发展不是空言。小小台湾,没有再闹南北对立的本钱,从当局到民间都应为社会均衡发展及和谐气氛尽点力。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