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灵:预防悲剧重演何不从习焉不察做起
2010年03月29日 08:14燕赵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据新快报报道,近日,在福建南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妇女突然向前来医院慰问受伤孩童的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拦路喊冤,并口出惊人之语:“我女儿的冤屈得不到伸张,如果你们不处理好,我也去杀人!”话音落下,工作人员当场将其强行带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这位“申冤者”冤不冤,但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萧瀚说过的一句话,“真相不明之际,在鸡蛋和石头的较量中,我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这样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因此舆论可能“无原则”同情“申冤者”,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个愤怒的“申冤者”,在自认为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场合被拒绝,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又一场悲剧的祸根呢?

不是这样吗?说实话,被人唾弃甚至觉得凌迟都不足以平民愤的郑民生,何尝不也是个悲剧人物,他在交代杀人动机时,一再重复自己就是要引起轰动,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对社会的不满。当仇恨的种子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其内心茁壮成长,日积月累的愤怒终于在特定的时间节点爆发,酿成了让社会痛心不已的惨剧。今天的郑民生是这样,昨天的马加爵同样如此。

当然,或许你可以说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背后是愤怒情绪必然的演变规律。一个因对社会不满的人可能时时扬言要报复社会但却一辈子“有贼心没贼胆”,或者说在某一个时段,扬言要报复社会的人不会付诸行动。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杜绝在某个时段发生某人把自己的愤怒付诸实际从而报复社会的事件,而且,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哪个人身上,也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发生。

每每出现这样的“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时,我的心头总会一阵悸动,为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安全隐患”而担忧。想想那些孩子,就这样成为了愤怒者表达不满的工具,我们心中又该有怎样的悲哀,这不仅仅是为那些无辜的孩子,也为手刃孩子的凶手。或许有人会引述鲁迅先生的名言——“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来指责行凶者,但对于一个表达愤怒却没有途径的弱者,他想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报复行动,必须抽刃向更弱者,这也就是孩子总是成为泄愤对象的原因。

到重症监护室慰问的市委书记,在安抚那些受害的孩子和家属时,恐怕一直都在思索如何避免这样的“恶性事件”,可能其还没有意识到,就在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将“申冤者”带走瞬间,或许就是下一个恶性事件的渊薮,这倒不是说问题会来得这么直接和迅速,而是说正是这些在我们公共管理中被“习焉不察”的小矛盾,在一点一滴累积中导致最终的爆发,既然我们不知道这最终的爆发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就从这些“习焉不察”的事情做起,把可能爆发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志灵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