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名校校长难道真成了“丐帮帮主”
2010年03月29日 08:02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日前,国内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即便是名校也很缺钱,自己“就像丐帮帮主,得到处找钱”。此言一出,台下哗然。因为,名校每年获得来自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经费多达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令其他非名牌、非重点大学羡慕不已。

缺钱,似乎已成为国内大学的一大困扰。一般的大学经费相对少,喊缺钱;而国家重点投入、期望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名牌大学也喊缺钱,这是何故?

客观讲,大学喊缺钱也并非矫情。我国许多大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将目标锁定在“国内一流”“世界一流”。一流大学有两个硬指标,一是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二是要有一流的师资。现在,重大科学研究的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人力成本等。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优质人力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重心,致使其成本增加较快。

但是,大学特别是名校在喊缺钱时,也要想想,是否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一些大学有乱花钱或花钱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国家的不少投入没有用在发展教学与科研方面,而是用来建设校园、美化景观、建造楼堂馆所。结果是,钱花了不少,校园变大、楼变高,但办学水平没有提高。又如,大学里行政管理、行政评审之类的费用过高。每一次上级机构组织的行政评审和评估,都要耗去数十万到数百万元的费用,开销如此之大并不合理。还有,一些高校虽用投入的资金来提高教师待遇,但真正工作在第一线、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人员待遇,却没有提高。比较而言,不少拥有行政职务、有资源配置权的管理者却大获其利,制造了校内不公。此外,增加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的功利气息。一些不合理的评价指标出台,如专利数、论文数等,为达到种种指标,获取经济收益,一些教师将挣工分看作头等大事,弱化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脱离了潜心学术的学者境界。

人们都喜欢比较。办学经费几千万元的大学,喜欢与国内那些办学经费十几亿、二十几亿元的名校比较;而国内名校,又常常拿国外大学来举例,“看看美国,且不说那些富有的私立大学,单说公立大学,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年的经费是24亿美元。”同样是比较,也请回望一下中华民族的精神标杆——“西南联大”。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国的名师云集边陲小镇,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培养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有诺贝尔奖得主,两弹一星元勋,170多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当然要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投入的同时,有关部门和高校应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让教育投入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须大声疾呼的是,包括大学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才会出现人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才会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靠近。

摘编自《解放日报》3月28日文/徐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徐敏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