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幸运星何以成舆论倒霉蛋
2009年10月30日 08:1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28日下午,河南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宣布:中国福利彩票迄今为止最大中奖额度的3.6亿元巨奖得主昨日现身河南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领走了他的巨额奖金,并当场表态捐给河南省慈善总会1000万元。(《中国青年报》10月29日)

尽管事件的过程看起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终不免只是一幕冗长乏味的肥皂剧。曲终人散之后,只留下一堆光怪陆离的肥皂泡,引得那些意犹未尽的人怅然若失地望泡兴叹。

在很多人眼中无比神秘的河南安阳梅园庄建行楼下41050075号投注站,于我却是再熟悉不过——生在安钢、长在安钢,居住在距离这家投注站不超过200米的范围内。尽管外地朋友格外关注,但我身边的人似乎对此并不关心,即使在闲聊之时,也鲜有人提及这样的话题。

本地人的漠不关心其实不难理解,相对于曾甚嚣尘上的获奖者系安钢职工来说,任何人都明白一次1000多元的彩票投入,对于平均工资不过2000多元的安钢职工意味着什么。顺理成章的,最终版本发布之时,获奖者由安钢职工变成了安阳商人。但这位“经常购买数额较大彩票”的神秘人士,何以连投注站老板都不认识他呢?他匪夷所思的投注手段,又怎能不引起投注站老板格外的关注?

于是,针对外界沸沸扬扬的质疑,福彩中心领导多次强调真实性“不容置疑”,相关专家也不失时机地教导大家“该反省自己心态”。

显而易见,公众质疑的不是获奖者究竟是谁,而是巨奖产生的过程是否真实有效。当公众无法判断巨奖本身的真实的时候,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挖掘获奖者的个人信息,来逆向推起这副已渐次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公众对获奖者穷追不舍,不过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判断选择。那么,公众的心态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在此背景中,公众唯一能够判断开奖真实的途径,只剩下找出那个幸运的中奖者,而福彩中心则搬出《彩票管理条例》来证明“保密”的必要和合理。当最后一条路也被堵死之后,公众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因此福彩中心才会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容置疑”。如此论调显然是在以自身公信力为担保,问题是,一次次信任危机过后,福彩中心到底还有多少公信力可言?中奖者的信息可以是秘密,但开奖过程却不应该是秘密,当所有信息通道都无一例外对公众关闭之后,公众的心态怎能不发生变化?

此事过后,有朋友慨然长叹:如此巨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笑道:恐怕未必。如果开奖过程不能给人以最基本的信任,谁知道还会有多少巨奖不能重来,也不知还有多少幸运的中奖者将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倒霉蛋”。纵使中奖者可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公众却很难作别心头的疑虑。河南安阳 赵志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赵志疆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