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并主张还权于大学,大学自治等。
这一言实在是顺应民心。谁都知道,困扰中国大学最沉重的病症,就是学术行政化。长期以来,政治骑在学术头上吃喝拉撒,而学术竟然渐渐习惯了被欺凌、被奴役的状态,不以服侍权力者为耻,反以此为莫大的荣耀。学术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婢女。纪宝成校长作为婢女的领班,胆敢向老爷太太们叫板,勇气十分可嘉。
不过,我看过一则新闻,2009年7月底,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声称,以前博士毕业,九成以上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博士就业,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公务员。就是说,博士流入官场只是这两年的新动向,但对照此前的人员流动,窃以为,很可能还是在大学工作的博士生居多。
纪校长认为,官场成为最大的博士群体,乃是一大误区,影响了学术权力在高校的适当使用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他建议学术脱离政治而独立行使权力。我以为,这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威权,到大学换取博士学位,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则不敢不从,以至一个厅局,半数是博士,从而造成了博士集中于官场的怪现状。这种权力与学术的交媾,一是加剧了政治对学术的压迫;二是导致博士学位的极速贬值。这确实是一大误区,不尽快突围,便将沉湎愈深。而我们还要看到此问题的另一方面,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由博士而入官场正是对这种人生观的接续。我觉得,我们不必对官场、对政治谈虎色变,误以为那是厚黑的大染缸;更不必认定博士就该在寂静的校园皓首穷经,何况今日大学的清洁度与官场何异,可能还不如官场干净呢。对此,应该坚持一种多元的价值观。博士愿意留守大学也好,驰骋官场也罢,这是他们的自由,其后则有社会与市场之手调控。与其批判博士纷纷涌入官场,不如反思为什么会如此,不如追究他们获取博士学位的程序与进入官场的程序是否合法。
最后,我有些搞不懂,批判学术行政化的纪校长,为什么单单拿博士来说事?博士还是新闻的噱头吗?说句不雅的话,这年头,博士多如狗,教授满街走。博士帽贬值之快,甚于猪肉涨价。尤其是诸如“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 “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这一类丑闻的风起云涌,大大降低了博士学位的含金量。我现在称身边的某人为“博士”,不是尊称,而是谑称。诚然,我们要尊重知识,爱戴知识人,若当博士不再是知识的代名词,管他们进官场还是进大学,我更愿将尊敬的目光投向一米一米打扫马路的清洁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羽戈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