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东:没有权力忏悔就没有高考加分真相
2009年07月06日 11:25中国江西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胡安东

重庆高考造假事件仍余波未平,这边按下了葫芦那边又起了瓢。前天,有网友举报,被列入31名民族成分造假名单里的考生田中被北大医学院预录取。北大招生办随即表示将调查核实。随后,在重庆招生办公众信息网上向社会公示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一度被撤下,以致有媒体猜测,撤下这份信息,或许是为了避免有举报者从中找出更多造假考生的蛛丝马迹。

为什么一边派联合调查组严肃处理了何川洋的家长和另三位涉案官员?另一边又不愿意公开其余29名造假的加分信息?我以为,这样的AB两面,并非出于保护考生隐私权的目的,而是担心这一造假利益链中的任何一环被曝,都将会形成多米诺骨牌的顺势推倒,从而出现对相关部门集体公信力的质疑危机。毕竟这种教育腐败所造成的大震荡,是调查组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只有“丢卒保车”,牺牲了何川洋等“少数人”的家长,而保护了当地的“一大片干部”。

应该有这样的常识,类似重庆这种暗箱操作的“民族成分改动”,显然不是某一部门能单独所为的,而需要造假利益链的丝丝入扣,少一个环节的配合,就不可能形成“天衣无缝”的结果。显然,这是一种“单位式”的作奸犯科。

让我们还原一下这样的“造假流程”:首先,这些考生所在地的中学,必须涂改学生的学籍档案,将他们登记在初中学生卡片上的“汉族”改成“少数民族”。显然,这需要涉及学生处、教务处、校医等多个部门。如需要涂改和再建学生档案的,还可能涉及到高中阶段的公共健康档案,以及由学籍修改后的原始记录或电脑文本。

然后,“造假流程”恐要经过户籍管理部门才行。这同样需要从街道和户籍警就开始,修改该考生的资料,然后在派出所领导批签下进行户口修改。因为在户籍电子化时代,是很难用原始办法进行涂改的。造假难度更大的是,如果该考生领取了二代身份证,还必须到更高层级的户证管理系统修改。显然,这种涉及到公民档案记录的事情,没有权力部门的插手和同谋是难以一路绿灯的。

还有一个被舆论忽略的问题是,有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那些改动考生民族的父母,都是当地公职人员。那么,在他们的干部履历里,难道2007年前是“汉族”,三年后就变成了“少数民族”。可见,那些在这几年审查、提拔考生家长的组织部门也有失察之误。

这就是重庆方面态度暧昧,不愿深究,甚至是严密包裹的主因。毕竟“个案”和“共案”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如果作出了公权力的集体忏悔,就会影响到整个官场的隐私。

令人不安的是,在某种心知肚明的“游戏规则”里,如果为了提拔、为了经济利益所作的年龄、民族成分造假,势必不用纪检部门出面,就有可能会得到同僚们的抵制甚至监督。但如果只是为了孩子的“前程”,去改年龄、改籍贯、改民族,那么就有可能会遇到“合理的解释”,甚至集体参与或共谋。否则,也不会在一个小小巫山县,有那么多基层干部卷入。这同样也是社会流露出同情考生的另一种“集体安慰心态”。毕竟“谁家没有孩子”的心理暗示,具有一定的公共谅解基础。

其实,晒一晒重庆高考造假的“造假流程”并不难,难就难在当地政府或许正在以“其余的孩子都是苦孩子”为挡箭牌,不愿意将这种败坏的“政风”兜出来。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胡安东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