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傅教授要招邓玉娇有点浮躁
2009年07月06日 11:25大众网-齐鲁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郭松民

在和邓玉娇并无联系的情况下,傅教授就宣称"这研究生我招定了",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之嫌,谈不上对邓玉娇有任何尊重。

7月5日《城市晚报》报道,近来,“打虎”名人,中科院植物所教授、博导傅德志在网络上多次公开声称要“破格招收抗暴英雄邓玉娇为硕士博士连读研究生”,并强调“这研究生我招定了”。

老实说,傅教授的这一表态让我觉得他未免太浮躁,因为这里存在几个明显的悖论,曾经“慧眼识虎”的傅教授不可能不明白——

首先,敢于“抗暴”并不等于有足够的能力来读研究生。敢于抗暴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品质,到中科院研究植物学需要长期学习、积累的素质,这两者一码是一码,不能相互替代;其次,“破格招收”的权力并不归傅教授所有,而是归其所供职的中科院。在中科院并未授权的情况下,傅教授凭什么大谈“这研究生我招定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傅教授和邓玉娇并无联系,而且“现在谁也联系不到邓玉娇”,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宣称“这研究生我招定了”,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之嫌,谈不上对邓玉娇有任何尊重。从这个角度看,傅教授的心态和邓贵大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强加于人,邓玉娇应该曲意顺从,区别仅在于,邓贵大挥舞的是一沓钞票,而傅教授挥舞的是“硕士博士连读”的录取资格。

本来,关注、干预公共事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优良传统,近些年来却有些变味了——某些知识精英关注、干预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社会更公平、有序,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傅教授的这次干预为例,他的“表态”贬低了中科院、贬低了邓玉娇、也贬低了自己从事的事业,唯独使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了。

浮躁,即希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名利,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知识精英原本应对这种流行病最具免疫力,但奇怪的是,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这种流行病的“高发人群”。傅教授是以邓玉娇的“拯救者”姿态出现的,但其行为本身,却证明自己就是一个需要从“浮躁流行病”中被拯救的“患者”,这显然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邓玉娇   抗暴   教授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郭松民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