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大而化之”,公众期待打折扣?
2009年06月08日 08:56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6月7日,数以千万计的考生终于跨入了期盼已久的高考考场。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互联网上各大网站又将聚焦的目光对准了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舆论一如往年也旋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命题点评”。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出炉后,都不乏叫好赞许之声。我理解这种表达的情绪,也不否认高考命题的进步:已经逐渐摆脱了“八股式”的命题方法,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多元。但请恕我直言,多数高考作文命题仍旧没有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多数命题空泛而空洞,泛指而缺乏实际考察价值。

且来看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湖北省:站在____门口;海南省:诚实善良;上海市:论板桥体……诚实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似乎年复一年让考生品味“善良”也忒缺少创新精神了;至于“板桥体”,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皱起眉头,现在的高中生有几个会鉴赏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样的命题既古怪又偏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仔细梳理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其与往年的情形几乎如出一辙,多为三种套路:“善良”式的老套,“板桥体”式的奇怪,“站在____门口”式的浪漫,毫无新意,立意格调看似高雅其实苍白。不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江西省的命题“以兽首拍卖为话题写议论文”,贴近现实,非常富有时代气息。

再来看几个雅思考试的作文命题:“飞行越来越便宜,但是污染严重,是不是要限制飞行?”、“年青时候存钱为了晚年幸福是否可行”。两相对比,不由令人叹息:我们的高考作文题何时不再这般“大而化之”,在兼顾文本考察的基础上,多将命题的触角涉及社会和实际,少让考生坐而论道、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譬如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三鹿奶粉引发的公共食品安全问题,举办奥运会的公民社会成长问题,不都是很好的命题切入点吗?

“大而化之”的高考作文命题,几成套路,让高考作文沦为可以猜题和破题的“考试文体”,为了考试而行文,反映不出独立见解和思考——有些考生在考前大量背诵各种套路的范文,大抵就是这个原因。

在当前的中国,公众之所以强烈关注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它不单纯是一种文本上的命题考试项目,还承载着诸多“社会性的思考”:从高考作文的命题中考量教育责任的担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希望读懂附着在其后的青少年一代对于文明民主进步的某种认识和价值判断。实话实说,古板僵化、“大而化之”的高考作文命题,让公众的这种期待大打了折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一舟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