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浩月
近期,北京市政协委员牛继升提交了“子女教育问题致亦庄地区人才流失”的提案,引起公众对新社区居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新一轮关注。这是自2007年700名亦庄居民签名建言政府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之后,各方人士再次为亦庄教育奔走呼号。
亦庄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为不仅是亦庄2700名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900名高中生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欠缺的问题,而是许多新城市的居民,都在为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地焦虑着。焦虑的多少,取决于孩子年龄的大小,诚如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可以等待,唯独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无法等待。
之所以亦庄教育问题能够成为话题,引起相关部门以及舆论的重视,很大程度上要拜其经济开发区所赐。众所周知,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市制造业的核心基地,高科技产业的聚集为其带来了大量的人才。为了留住人才,并且让他们安居乐业,开发区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上多有考虑,但牛继升委员的提案,将一个早在开发区建设初期就埋下隐患的问题,提交到了开发区管理者和服务部门的案头。是任由人才继续流失,还是像当初排除建设开发区面对的诸多困难那样,从根子上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成为一道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按道理讲,现在的亦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具备了对人才的更大吸引力,教育问题似乎成为了阻碍亦庄发展的最后一道路障,如果这条路障得以解决,亦庄将真正成为一个各种功能俱全的新社区。事实上,现在亦庄所面临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是加速解决教育这个棘手问题的契机。
让教育成为新社区的重要功能并非无计可施。开发区管委会曾从北京市教委申请到6000万元的教育经费,这笔教育经费虽被认为是杯水车薪,但它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具备积极意义的,那就是政府部门对适龄儿童的受教育需求并非坐视不管。据报道,这次牛继升委员的提案上交后,“亦庄管委会已向市政府提交报告,申请教育管理职能,亦庄的孩子在父母身边读书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的说法令人亦喜亦忧。喜在政府部门终于做出了具有标志意义的表态,忧在操作和落实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附加条件而将部分“不达标”的新社区居民子女再次挡在门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能独缺教育,解决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表现出决心和速度,别让“指日可待”变成遥遥无期。
□韩浩月(媒体人)
作者:
韩浩月
编辑:
贾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