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而2003年,报名人数仅为8.7万,7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面对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的现实,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科学引导就业和职业选择,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也是一种“天气预报”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职位冷热差距越来越大的消息频见媒体,除了客观上一些职位门槛高、条件严和专业性比较窄小外,越是报名火爆的职位越是炙手可热的权力机关,而遇冷的职位往往是偏远艰苦行业或是相比之下的“清水衙门”。
按说,公务员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不应形成“幸福洼地”,但因为地方发展和经济实力上的因素,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执行工资标准上只能就低,有部分早该上调的工资暂时不能兑现。而行政执法部门与非行政执法部门、掌握人、财、物的重权部门与一般部门之间差距更是显而易见。
“国考”职位冷热也是一种“天气预报”。报名者不约而同朝着“幸福洼地”进发,再一次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提出拷问,为科学规范公务员工资收入制度并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相衔接出了一道考题。只有破解收入分配上的起点公平,才能保证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有序性与规范性,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梁江涛)
人才分布需要均衡
公务员考试人数逐年飙升,从充实公务员人才队伍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但从社会均衡发展来看,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
按照现代人才理论,最理想的人才分布应该是:一流的人才在学校,二流的人才在企业。但现在恰恰相反,一些从事教育和在企业工作的人才拼命考公务员。而且,有的年年考,考了五、六届;更有甚者,把考公务员当成“买彩票”。
一方面,这是社会工资和福利制度不尽合理所造成的,另一个方面,是一些地方权力没有受到很好的约束,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乃至黑色收入过多,成了坊间眼红的对象,成了“国考大军”挤破头皮竞相报考的一个诱因。
因此,当有关部门大喜公务员不愁人才的时候,要反过来想一想该如何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学校和企业,促进人才均衡合理分布,也是执政者应该考虑的问题。(王捷)
改善其他职业的预期
以前是千军万马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这座桥。
除了当下大学生面临就业寒冬、职业视野不开阔外,主要是公务员职业吸引力太大。旱涝保收是重要一个方面,权力带来的边际收益也相当可观。曾有消息说,一些地方公务员贷款不用审核,按公务员职务、级别决定信用卡透支额度;有的地方公务员的车辆违章,机关可以协调交警部门免除驾驶证扣分;住建部专家一针见血指出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不完善,公务员岗位也十分“保险”。
因此,面对“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热,除了提醒大学生扩宽就业视野以外,有关部门、高校与社会舆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择业观念,不迷信公务员岗位。更重要的是,社会分配体制的改革与公务员监督机制、退出机制的完善更值得期待。改善其他行业就业预期,逐步缩小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实际待遇之间的差距,改变公务员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十分重要。(胡艺)
进一步打破“铁饭碗”
公务员的收入普遍较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公务员在社会保障、看病就医等方面有着让人羡慕的福利待遇。公务员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金饭碗”。
但是,报考公务员热持续发烧,“金饭碗”固然是原因,但主要恐怕还在于“铁饭碗”。因为比公务员收入待遇更高的企业多的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惯例体制虽有所改观,但公务员依然是最“稳当”的职业。据统计,从1996年实行辞职辞退制度以来到2003年,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平均每年不到2500人。如果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每年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
因此,建立更严格的考核机制和辞退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如果公务员“热”是因为“金饭碗”,应是正常现象,如果是因为“铁饭碗”,则突出了加大公务员“饭碗风险”的紧迫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钱夙伟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