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黑除恶,虽然被薄熙来称成“有杂音”,但是舆论界肯定、褒奖之声,远远盖过微弱的质疑之音。笔者赞成,中央高层领导的准确评价,打黑除恶是“民心工程”,也赞成薄熙来10月28日与重庆政法系统座谈作出的打黑除恶经验总结。(10月29日中广网)
本人根据薄熙来座谈内容,把重庆经验概括为“四有”,即:一有中央领导的明确要求。从卸任的总书记江泽民,到现任的总书记胡锦涛,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都有明确要求。打黑除恶不是重庆的发明创造,是中央要求的“规定动作”。二有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重庆直辖以来,四位书记,三位市长,都对打黑除恶态度鲜明,而且力度很大,工作很实。现任领导只是接过继续打黑除恶的“接力棒”。三有兄弟省市的经验借鉴。广东、湖北、上海比重庆抓得多,成绩大,声势大。四有广大干警的真抓实干。办案人员“五加二”、“八加六”、“白加黑”,工作辛苦,精神饱满。
重庆打黑除恶,虽然是全国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组成部份。但是,它取得的赫赫成果,赢得的民心民意,领导者的斗争艺术和智慧,造成的社会良性影响,引起全国公众舆论的关注,褒奖之声远远盖过质疑之音。人们对重庆主政者薄熙来的打黑除恶决心、斗争艺术和智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聪慧过人的薄熙来,为了冲淡个人政绩,而把政绩分割成四块,奉送给上级、前任、外省和下级。他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他回避了虽然历届都抓打黑除恶,为什么除恶不尽?为什么黑社会和“黑保护伞”如此猖獗?黑社会从滋生和恶性发展的教训在哪里?依照笔者的分析和判断,沉痛教训就在于,对黑恶势力打击力度不够,过于温柔。对铲除滋生黑社会的土壤认识不足,没有除恶务尽,僵而不死,留下了死而复生的后患。
黑社会产生初期,往往是零星的个体,并没有形成紧密团伙;往往对社会造成浅层次危害,并没有深入到政权内部、要害领域;往往势单力薄,不具有强势的政治、经济对抗力。只要断其经济上的“造血功能”,他们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只要拿起有力的法律武器,坚持露头就打,坚持除恶务尽,就不可能发展到黑社会如此猖狂的地步。现在,有一种观点说,打击黑社会要靠民主。但本人以为,也要靠专政,是民主与专政融合的“人民民主专政”。
笔者毫不保留地赞成薄熙来在座谈会上的表述:打黑除恶是个硬碰硬的斗争,也有如毛主席所言,这“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温良恭俭让。”我们政法战线给大家发了枪支警具干什么?是因为有敌对势力,要维护社会秩序。我们工作中要谦虚谨慎,但绝不能对黑恶势力温柔放纵。我们温柔,黑恶势力不会温柔,而且要杀人的!对少数人的宽容,就是对大众的不公、不负责任。这些话,也许受到为官“潜规则”制约,不便于直接表达,这是否是对沉痛教训的委婉、间接表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孙金栋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