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们关心政治
2009年07月22日 08:05东方早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吴祚来

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在每学期末的评语上总会写上一条,“该生关心政治”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在那个时代,就是知道国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或有什么样的重大政治活动。但这些政治活动究竟与自己有怎样的关联,自己对国家政治大事又能做出怎样的贡献,则无从知晓。

7月8日至10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据国际在线报道,G8国际峰会召开之时,G8青少年峰会也于7月5日到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来自八国集团成员国以及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的64名14岁到17岁的青少年才俊与会讨论了影响青少年的全球议题,包括儿童权利与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非洲的发展等。

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这是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也是信息化时代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或问题。这一事实的深远影响之一是,国际政治性的活动开始引入青少年论坛机制。这么做不仅是要让各国政要有机会倾听代表未来的孩子们的声音,也是让新生代孩子们通过参加国际政治性的论坛,来发表见解,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参加G8青少年峰会的孩子们接受媒体采访,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国际“政治”的认识与关注。今年14岁的卡米拉·格拉西来自意大利。她说:“我们向八国集团领导人介绍了我们的宣言。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考虑我们提出的计划和建议,为我们这一代以及成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来自北京第四中学的学生李梦圆也是14岁,她说:“我认为少年的建议是很有见解性的,因为孩子们就是未来,要想让未来变得更好,就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见解……”她还表示,会议不仅通过了宣言,还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

“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邦,原意是城邦公共事务。人们不仅享受城邦自由民主的荣誉与权利,还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纳税与保卫城邦免受外敌入侵,不关注城邦公共事务,也就是不关心政治,这样的人在古希腊是被人瞧不起的。现在我们看到,国际政治峰会不仅不限于八个主要国家,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更多国家的意见,并将与青少年有关的论题与宣言纳入峰会视野,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国际社会本来就不应只有大国政治家们纵横捭阖,还应该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不仅有成人政治家们的声音,还应该有孩子们的宣言。

这里,最能引发联想的是我们国内的重大政治活动,譬如每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与政协会议,如果能够借鉴G8国际峰会的方式,每年特邀青少年代表与会观摩,并让他们代表青少年提交“提案”,无疑对培养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从小培育社会责任感,意义深远而重大。

此外如“两岸和平论坛”不妨也让两岸青少年代表加入,让海峡两岸各民族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论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认识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异同,求同存异,自由表达,使和谐与和平建立在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之上。

我们期待着每年两会上不仅有小记者身影,更希望听到小代表的声音,我们不仅希望看到各民族孩子的载歌载舞,更希望看到孩子们郑重其事地在国内重要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作者系文化学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吴祚来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