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欢迎伍皓网友冲到网战前线
2009年07月10日 08:09中国青年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黎明

在“躲猫猫”事件中成为“网民熟人”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先生,“一夜未眠,通读了凯迪猫眼网友对我所有的质疑”,然后以“求真的力量”为网名,登录网络并公开身份,成为实名上网的一名“猫友”。7月7日18时,伍皓发出预告式网文《愿意与猫眼网友坦诚交流“昆明卖淫案”》,他表示“真切地感谢网友们对我的监督和帮助。网络民主需要我们各方都精心维护,我想网络应该给予我答辩和说明事实的权利”。

发达国家学者非常重视“网络民主”的内涵与形式,而它对“网下民主”缺失的中国人来说则更加重要。主流媒体多次赞扬国家领导人上网推进了“网络民主”,充分肯定了它的正面价值。伍皓“维护网络民主”的说法,其实是选择了一种各色人等共同认可的“普适价值观”。

“在网络时代,一个官员如果对网民的质疑不理睬、不回应,是对网络民意的轻慢和漠视。我不想做一个目中无网的官员”。伍皓说的“官员不可目中无网”,我看这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官员素质观”。伍皓主动参加“网战”,有展现自身理念的因素,但绝非仅出于个人原因的考虑。7月6日,全国众多媒体和网站报道的“云南将建网络发言人制度,政府部门实名回帖”一事,即伍皓主导、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我相信此创举对网络民主有具体的甚至是深远的影响。

伍皓用了一个比喻:一壶已经烧开的水,如果还使劲儿捂着盖子,结果只能是连壶底都被烧穿;而盖子一揭,尽管有可能会烫着自己的手,但沸腾的民意也就会变为蒸汽慢慢消散。所以,他“宁愿被烫手,绝不愿意被烧穿”;所以,他希望“宣传部门要从‘捂盖子’思维向‘揭盖子’思维转变”。伍皓的确看出了“宣传”与“教育”无效有害的症结所在。现实中诸多社会矛盾、群体事件的升级,本就是强权捂出来、堵出来的祸。公众要真相、要说法,这要求天经地义。

“我不是不懂得官场的规矩,但我甘愿冒着风险回帖,是实实在在觉得对网络、对网友应该心存敬畏之心。那么,大伙儿就把我当成网民‘求真的力量’吧,这样,我是网民,说话就可以无所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争论、对骂,面红耳赤”。伍皓在“网络民主”和“官场规则”方面,都是行家了。“网络民主”的鲜明特征之一即“去权威化”,而“官场规则”的要求之一是“分割身份和形象”,不能胡乱代表或“越级覆盖”。而伍皓的一段话,则同时满足了这两种要求。不管怎么说,伍皓“自甘堕落”而混同于一般网民,平等参与网络混战并有挨骂、对骂的心理准备,网民们对此没有不欢迎的理由——对其他官员的态度亦如此。

伍皓在登录凯迪网的当天发了多个帖子,批评了凤凰卫视记者曾子墨、《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新京报》记者,还涉及《东方早报》、《成都商报》等媒体。我逐个看过数以千计的跟帖,质疑、抨击者不在少数。此情和网友对伍皓上网表态时的欢迎、肯定态度大相径庭。我想,伍皓在凯迪受到的欢迎和抨击,都发自网友内心。大家肯定他勇于上网平等PK的精神,但并不认同他对案情、报道的具体看法。这大约就是网络民主的本色。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黎明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