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从“最牛公车消耗”看严控公车之必要
2009年07月06日 07:44《大众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从2006年至2008年,重庆某区政府购置公车及车辆运行费花掉6071万元。昨日下午,有网友在重庆市华龙网两江社区曝重庆市某区政府“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有关情况摸底汇总表”,该区近3年的公务费用一目了然,2006年,该区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一项上花掉1693万元,此后两年开销不见回落,至2008年已高达2281万元。今年政府厉行节约,“勒紧公款腰包”,公车一项亦拟花2000万元左右。(7月2日《长江日报》)

新闻一经上网,不少人大为震惊,有网友连呼“史上最牛公车消耗”。有网友盘算后指出:一个区3年购车和运行费花上6000万元,那重庆全市又该多少,全国又得多少。显然,这样的“公车消耗”,想必任何纳税人都不愿意看到,并希望能对现有公车制度进行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为节省公车消耗,此前各地已采取不少措施。比如,提倡节油;提倡减少公车外出;对公务车超编、超标配备等问题进行规范和改进;明确一般公务用车排气量在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等等。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想必还是因为这些规定都只是地方性的或内部性的软约束。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当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显然,目前“公家”的东西包括油和车辆,由于人人都想从公家那里多获得一些好处——免费使用公车,使得许多人都失去了起码的节约意识。

笔者以为,政府与其出台一些不痛不痒的模糊规定来节油、不乱使用公车,倒不如严控公车的数量。道理很简单,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公车配置和使用上,过于奢侈,重庆一个区3年在购置公车及车辆运行费上花掉6071万元,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样的公车消费,远超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基于此,出台模糊规定公车节油、限制使用公车,显然不如严控公车数量。

当前,公车私用和滥派现象,已和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一样,成为我国行政消费居高不下、行政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我国对党政机关的汽车配备是有政策的,中央 1999年发布《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对各级干部配备什么样的公车已有明确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使得一些“ 车轮上的腐败”难以杜绝。对此,必须考虑对公车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 霞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