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建国
记者在了解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的起因时,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告诉他一种现象:虽然深圳一直在探讨“大社会小政府”的模式,但相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深圳市政府仍然是一个“大政府”,管的事情太多。香港城市规模和深圳差不多,连副特首都没有,可管得好好的,而深圳九个副市长,整天还忙得不亦乐乎。(6月22日《京华时报》)
一把手的后面跟着一长串副职,这不是深圳独有,全国非常普遍。在范围相同的情况下,为啥内地城市要比香港需要更多的官员去管理?是内地的官员们懒惰吗?根本不是,中国官员的勤政早就令外国人士不可思议。亚瑟·亨·史密斯先生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里面写了这样一件事:外国使馆的一名翻译听一位中国内阁大臣说,他每天凌晨两点钟就从家里出发,3点钟就要在宫里值班,每天要在好几个部里参加或者主持议事,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到家。结果,这个大臣6个月后便因心力交瘁而死。可见,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出在不科学的管理思路上。
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抵如此:
其一,本应该由下级政府机构管理的事情,但下级管不了或者管不好,上级机构不得不下来直接管。这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最为典型。基层一有事故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兼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就立刻飞赴现场直接调查处理,有时同时处理几场事故。忙得如此“不亦乐乎”,没有副职协助能行吗?
其二,应该由一把手负责管理的工作,如日常业务等,他要分解给各个副职去做,没有副职当然不行。由于副职们没有财政权和人事权,一旦出了问题还得承担领导责任,他既缺乏积极性,说话又没人听,效率当然不会很高了。
其三,应该由下属去做的,主要官员或分管副职们却自己全权包办,于是出现多数公务人员很清闲、少数官员忙成一团的奇怪局面。笔者了解的一个县级部门的局长,包办了购买机器设备的所有事务,患了癌症后还三天两头出差考察、签合同甚至亲自押运,你说他能不忙吗?效率会高吗?
其四,许多决策的事情本应该是人大的,可有些地方的县长、市长们给代劳了;许多事情纪检、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都能自己处理好,可某些官员们总喜欢插手,比如直接给案件定性质、直接指挥警察搞拆迁等等,你说官员们累不累?没有副职行不行?
其五,许多事情依靠社会自身的资源就能管好,可是许多官员们不愿意借助这种无偿和效率很高的管理资源。在这方面,官员对媒体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在许多社会矛盾、腐败现象、突发事故等社会现象的调查上,媒体拥有很大的优势和更高的效率,且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又不花政府一分钱,可是有些官员就是不喜欢他们参与,宁愿自己把其封闭、垄断起来后自己调查处理,这效率会高吗?
香港的港督没有副职,但管理得好好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存在或者少有内地行政机构中这些弊端是很重要的原因。期望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能在破除这些弊端上有所突破。
作者:
岳建国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