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最好的武器是我们的信心
2010年04月01日 12:01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评中评第393期

中国日报网消息:当地时间29日清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截至发稿之时,爆炸袭击已造成至少37人死亡。俄罗斯政府情报部门已经基本认定这次的连环爆炸袭击是一起恐怖事件。从袭击者采取的方式和袭击者的身份来看,此次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极有可能就是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产生的不同渊源,国家应如何遏制恐怖主义,这样专业的话题,我们今天的锵锵三人行,有专家为您解读。我想聊聊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有关恐怖袭击一些问题的认识。

出门上班与恐怖袭击

相信这两年的现实,让人们对于恐怖袭击的印象,不再停留于--这只是少数几个爱管闲事的国家的麻烦,我国与世无争,四海之内皆兄弟,必不会招致此类事非的认识。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并没有置身事外,并且我们视野范围内的各种安保措施也没有落后于人,在我们身边就有世界首创的地铁安检制度。

爆炸案发生后,马上有朋友在网上跟我提起地铁安检制度。我的第一反应是,事件之后,每天让赶时间上班的我们进站不得不得排队等待的安检制度应当会只紧不松了。没想到他马上纠正我说:“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安检还不够严格。”

具体到现有的地铁安检措施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大幅提高,乃至向登机程序看齐,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更需要全面认识的问题。

再进一步提高安检力度,可以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但是也一定会降低地铁的承载效率,这在上下班高峰是难以回避的矛盾。

并且这些行为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社会的能力和信心。我们是否有能力和信心战胜恐怖主义威胁,乃至最终可以无视这种威胁,让恐怖主义从根本上破产。

这样的信心并不基于盲目与无知。有关乘坐交通工具的安检,可能是我们防恐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它只应是我们整个反恐护城河中的一道环节。

媒体报道与恐怖袭击

自911以来,这样的恐怖袭击事件因极具震撼性和冲击力,是媒体非常关注的重大题材。从近日来的新闻可以看出,新闻人对恐怖袭击的报道也一如既往倾注了热情。比较一下911以来的历次事件,有关反恐的媒体报道也在进步。

911恐怖袭击差不多是以直播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巨大的杀伤与破坏通过媒体传播给了全世界。客观上,恐怖分子的意愿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与满足。到了伦敦地铁爆炸案时,我们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了第一现场的画面,更多的是对恐怖分子罪行的谴责与案件的追踪报道。

我相信这不是媒体对残忍的事实视而不见,也不是记者们不高明,而是我们全社会对于如何遏制恐怖主义增加了更多的认识。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作了克制,不追求画面血腥耸动,避免起到客观上为恐怖主义张目的作用。

正视个人式的恐怖袭击

最近天津张义民驾车冲撞路人造成10死的惨剧,和福建南平郑民生用一把尖刀制造的小学生8死5伤的惨剧,都提醒我们必须正视身边不断出现的个人恐怖袭击行为。尽管他们的具体原因和情节,都与我们所知的麦克维式的袭击有所不同,但是不能不引起警惕,尤其是在南平案出现“杀小孩不如杀贪官”这样的情绪表达后。它本质上与郑民生的行为动因没有分别,都源于丧失信心。我们从各方面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应当去充分研究导致个人式的恐怖袭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应当有相关的防范及引导手段,而不是交由时间来消化它。

恐怖袭击打击最大的是我们的信心,而对抗恐怖主义最好是武器也正是我们的信心。

凤凰网评论编辑:郭刚

上期评中评:如果孩子在仇恨的氛围里长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郭刚   编辑: 郭刚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