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伊拉克战争赢家是中国”?
2009年07月06日 09:17凤凰卫视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7月3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若麟:各位好,欢迎收看《时事开讲》,我是王若麟。在上个月的30号,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伊拉克境内八个大型油田的一个开发项目的竞标,那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联合赢得了第一项,也就是位于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油田的一个竞标。那也就是伊拉克40年来首次正式向外资来开放它们的油田的开发权,相关话题我们就请来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先生来点评分析。

何先生从这次中国和英国联合中标伊拉克的油田来看,很多的外媒就上纲上线了,说伊拉克战争赢家是中国,何以见得这是为什么?

“伊拉克战争赢家是中国”?

何亮亮:是,就是在巴格达的这个竞标会有中英两个大的石油公司,联合获得了这个鲁迈拉油田的开采权,确实这个消息是在国际上很引人注意的。就是说不仅是国际石油界吧,因为大家都盯着这个伊拉克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储藏国,那么另外这正好是在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就是已经在撤出伊拉克的城镇了。就是它的这个战争可以说是告了一个阶段。

王若麟:告了一个段落。

何亮亮:同时它就开始了经济的重整,传出了一个消息,有一个西方媒体吧,有一家报纸说它说“看来伊拉克战争最大的赢家是中国”,这个话我觉得是属于比较酸的,因为谁不知道伊拉克战争不是中国发动的,没有伊拉克战争的话,在战前就是我们说在萨达姆时代的话,中国跟伊拉克油田也是有合作的,但是合作的不多。因为那时候伊拉克的情况不正常,它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但是尽管那样的话,中国也是涉及了伊拉克的石油开发。但是第一这个战争不是中国发动的,我们刚才已经说了。第二这个战争结束以后,目前的这个竞标你看国际的大中小,主要是大的石油公司都参加了伊拉克八个油田的竞标,可是为什么是中国和英国这两大石油公司他们合作得标呢?

王若麟:对,为什么呢,这是?

何亮亮:说明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这不是一个政治行为。当然我们知道英国跟美国是盟国,对吧?

王若麟:对。

何亮亮:英国是当年跟美国一起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那么我们假定说如果伊拉克政府它是比较亲英美的,如果它从政治上考虑的话,那么或者它应该以比较优惠的条件让美国和英国的石油公司,甚至不要通过招标,它那样做的话,我相信起码美国人不会反对吧。当然西方其他石油公司它们会反对,它们觉得这不公平,另外伊拉克的国民也许会不赞成,我只是说假定如果有这样一种情况的话,因为这本来也是符合逻辑的。

很多人都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它归根结底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当然我们现在看这个情况也不这么简单了。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这次伊拉克石油招标的条件是在石油公司看来相当苛刻,就是它给你设定了很严格的这个条件,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它认为这样做,我如果根据你的这个条件来竞标的话,我没有多大的好处。

王若麟:没有利润了。

何亮亮:对,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的就在什么地方,就是那个西方媒体所说的,“伊拉克战争最大的赢家是中国”。这个话实际上为什么说它是酸溜溜的,它觉得因为伊拉克现在初步平定了,大家都知道伊拉克有石油,来开采伊拉克的石油。结果是中国的这个石油公司,但是其实不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单独竞标,它是跟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的英国石油公司BP,这个是在石油界是大名鼎鼎的,跟BP联合夺标的。那么也就是说中国石油公司,中石油和BP,它们是共同盘算过的,就算鲁迈拉油田的招标的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它们都还认为,这个未来应该是有利可图,只不过,可能你不能从一个短期的,也不能从一个急功近利的角度去出发。鲁迈拉油田如果它能够恢复生产的话,它是世界第二大的油田。

王若麟:那么可观哪,世界第二?

何亮亮:对,很可观,所以我觉得这次比较奇妙的就在于是BP和中石油联合夺标,这样的话一方面,其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它没话可说了。因为是一个西方的大石油公司,和中国的一个大的国有石油公司联合夺标。那么这里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政治的因素是不强的,当然我们知道英国和中国政府和现在伊拉克政府都有良好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在伊拉克政府提出了,在它们认为是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下,它先让各大石油公司来竞投,并没有说因为说你美国人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你铲除了萨达姆政权,所以我就要给你美国的石油公司优惠,那这样做的话,国际舆论肯定会有强烈的反对。

结果是由中国和英国两个大石油公司夺标了,所以虽然有些西方的媒体发出这样冷嘲热讽的声音。但是其实也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石油界或者中国的这些大的这个,不仅是石油公司就是包括能源、包括资源方面的这些大的石油公司,在海外走出去,并且建立自己的基地加快并购,这个已经是势不可挡了。

王若麟:对,那从并购来说我们从近期可以看到,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海外并购的步伐是越来越快,尤其是海外并购的资源和能源这一块。

何亮亮:对。

王若麟:您认为中国海外并购能源、资源会遇到哪些困难,或者说还会遇到哪些积极的效果呢?

何亮亮:这几年中国的,国有大公司在海外并购的行动肯定是在加速,很明显的是什么,就是现在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在欧美以外的国家,因为中国的这些大公司在欧美的并购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力拓,就是澳大利亚的力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铁矿公司。那么这个中铝公司可以说花了很长的时间,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也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但是最后是功亏一篑,最后是由于我相信既由于是政治上的原因,也由于是经济上的原因。

就是政治上的原因就是澳大利亚它有一些人,当时澳大利亚国内的舆论,很强烈的就是反对中铝去收购这个力拓。但是从经济上来说,我们从公司的这个策略上来说,这个力拓后来另外一家大公司,就收购了这个力拓公司,他们实际上组成了一种价格同盟。因为他们看重了中国你要铁矿,我控制了铁矿,我控制了铁矿的一个定价权,这个从经济上来说的。这两个原因使得中铝公司遭到了一次挫败,另外我们知道前两年中国的中石油要收购美国的(优尼科英文谐音)石油公司,也是由于政治的原因,遭到了阻力。

所以我想最大阻力可能是在这一方面,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阻力是什么?就是现在一些西方的石油公司它已经看到了,中国你现在因为在欧洲、澳大利亚,就是在发达国家你的并购可能会遭到阻力,所以现在中国的公司的并购就在非洲、在中东甚至在南美洲,这个战线拉的相当长。也引起了西方的,可以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或者是警惕吧。比方说是这个中国石油,中国石油集团,就这两天也是新的一个交易,他们从一个叫西班牙石油公司的手上,购买了一家阿根廷油气公司的主要的控股权。那么这个交易又引起了西方这些石油公司的好奇,他们认为中国做的可能是亏本生意,他们可能被骗了。但是我想世界上被骗,亏和赢这个恐怕也不是你说了算的,中国石油集团它们应该没有这么蠢,对吧?

王若麟:对。

何亮亮:但是当然也有西方媒体认为,就是说因为中国公司,它跟西方公司性质不一样,它这个角度、它这个战略、这个策略都不一样,西方公司认为可能会吃亏的这个交易,但是中国公司认为可能并不吃亏,因为中国公司考虑的可能是比较长远的利益。从这里面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很明显的为了要保证自己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因为现在中国超过一半的能源,差不多一半的能源石油是需要进口的。中国你要保八,就算达不到保八你要保七的话,这个能源的需求肯定是每年在逐步的增长,而中国自己能够供给的这个能源肯定是不够的。不光是能源还有原料这个铁矿、铝各方面,包括稀土资源,所以中国这些大的公司现在在国际上就起的这个作用,一个是并购,一个是建立自己的矿业基地。

我想这个行动是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它必然的进程当中的一部分,而且中国的这些大公司跟西方的大公司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的是什么?第一中国的公司全部是国有公司,这个对它既有利也不利。有利的就是它决策的很快。它可以不需要考虑股东的要求,因为西方那些大公司它可能股东之间,它们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它不利的,人们认为你这是一个共产党国家的大公司,这个对它在海外的并购常常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这些大公司,它总是用一种比较长远的战略,它不是考虑于短期内我就可以赚钱,我可以。更多的是考虑比如说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保障自己的能源和原料的供应,所以这两个事件,就是一个是中国在伊拉克取得这个鲁迈拉油田的开采权和英国BP一起,还有收购了阿根廷油气公司的控股权,这两个事件大概都说明,中国走出去的这个战略,可以说是在稳步的推进。

王若麟:好的,谢谢何先生的点评分析,稍后让我们休息一下,广告之后会继续为你《时事开讲》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