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医疗改革 关键是政府要清楚自己的角色
2009年04月08日 08:49凤凰卫视 】 【打印已有评论0

凤凰卫视4月7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声扬:这里是《时事开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下了经济奇迹,同时国际地位也是与日俱增,但是改革之路却是缓慢而且步履蹒跚。那今天节目当中,时事评论员石齐平先生,将会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讨论中国的改革之路。首先要探讨的是:新闻出版改革:公益+市场;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公益;还有预算改革:政府+人大。好,石先生我们看到今天的三个话题都相当的有意思,三种改革。首先要谈一谈为什么您想要谈这三个题目呢?

新闻出版改革:公益+市场

石齐平:当然也是凑巧,那么这一、两天正好有这三个题目在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话,大家都会注意到新闻出版改革,那么第二个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别是由国务院跟国家新闻总署,在昨天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文件,都提到那么准备向这两个改革。尤其是医疗改革呢,连老百姓性都很关注的。那么第三个预算改革,也是在香港这一期《亚洲周刊》媒体也有报导,所以我想把这三个摆在一道来做个评论。

就像你刚刚所讲的,我们前几天都还庆在G20国峰会中呢,中国的地位似乎是蒸蒸日上,而且还在持续上升。我自己觉得这个是最近几百年来,至少两、三百年来,三、四百年来中国没有过的,这么一个更高的一个地位了。为什么能够如此?就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所造成的结果。那么改革开放其实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开放,开放就释放出很大的能量。

那么,但是改革也很重要,光是开放不行。那么改革呢,就能够理顺,就打个比方吧,就是开放就好像比方我们在武侠小说里面,我是一个武力高强的人,我把九阳神功输给你了。于是你就感觉到一股元气在身体里面乱窜,你很难过,我告诉你,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理顺它。理顺的方式就是改革。所以呢,过去这一段时间中国这三十年持续都在改革。虽然有的时候人们嫌它速度慢,或者是方向各方面都好了,但大方向是(公益改革),这点没错的。所以我们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就中国改革中的,大家比较瞩目的三个课题来做一番分析。

姜声扬:好,我们就来打通任督二脉,来理顺一下这个动力。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是新闻和出版的改革,对于这个方面您有哪些关注的内容?

石齐平:它是这样的,新闻出版总署,昨天公布的那个资料叫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那么我看了以后,这个指导意见,大概有至少有下面几个重点了,第一就是把出版的机构转型,从党政机关的这么一个事业单位,转型到一个企业,注意到企业就是一个经营单位了,它不是一个行政单位了。第二呢,与此同时把新闻出版机构,把它定位成两个方向,一个叫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大家一般不太懂,但实际上就是还是肩负着党跟政命的宣导的这么一个责任,就现在的一种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个也把它定位成经营性,经营性,就是说你好好去做你的生意,就这么一个味道的意思。换句话就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消费者顾客的需求,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纳入非公有,所谓非公有实际上就是民营跟私营的意思。我们都知道过去新闻机构基本上都是属于国有的。那么现在给它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产权能够进入到这么一个体系里面。那么同时呢,我们还可以看到,它还扩大新闻出版业的融资渠道,就是它不但能够吸纳国家的资本,它同时还可以开放给社会资本,或者是境外的资本,那么境外资本肯定也都是民间多的嘛,这个就是一个民营化的一个概念了。最后定出一个走出去的战略,希望他们能够经营大了以后,能够走到国际上面去,打出一片天下出来。

姜声扬:OK,所以对于这样的,以上您提到这些新闻出版改革的方向,您有何评价呢?

石齐平:你从我刚才所列举的这五个重点来讲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大概还可以再凸显强调一下,第一就是转型,这个转型的重要,我们从邓小平1980年代那个时候他讲改革开放,其实他有一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叫做政企分开。政就是政,企就是企,政是行政部门,企是经营的盈利部门。它两个要分开的,不能硬摆在一道的。那么今天走这条路,就是政企分开了,企业化了。

第二个就是将出版事业定位分成两部分,一个就是刚才讲的公益性,还是承载着政府政命宣导的责任的。第二个就走市场化了,要让老百姓能够接受。第三个就是刚才讲为了要走市场化,你就必须给它多种产权能够进来,叫非公有,让它能够有更活泼的一个产权的管道。第四个就是走出去,走出去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战略要务,那就是希望打破今天,西方媒体垄断话语权的这么一个局面,那么我们觉得中国的新闻出版改革大致上就是这几个方向。

姜声扬:好,那石先生如何把这个新闻出版改革放到一个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大框架中来做个观察呢?

石齐平:这个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大框架,我觉得不外就是下面几个的大趋势:

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的走向,从计划经济走到市场经济。第二个是产权从全面的公有制走向多种成分,那么或者接纳更多的民营。第三个就是走向国际。那么如果以这三个作为我们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主要的方向,以及继续第二个三十年发展方向的话,你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前面讲的,那几个新闻改革的那几个重点,基本上是吻合的。

第一个是政企分开,那就是让它更有企业化,市场经济。那么第二个就是允许鼓励非公有制能够进来。第三个呢就是走出境外。所以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我基本上是非常认同的。那么在这个意见里头,它还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能够通过整合,通过扩大以后,做强了以后,能够培养出五到七个,它的规模、营业额,或者它的资产都超过100亿的,这么一个大的传媒机构,希望能够从这个方向能够走向世界。

姜声扬:不过也有人质疑,因为新闻出版要它私有化,要它配合中国的国情,又让它走出去,有人担心不太可能发生。

石齐平:理论上确实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制约的地方,你比方说它要承载国家宣传政府的政策,符合国家政治上的一个大方向,那么又要叫它去赚钱,又要叫它能够走入市场,甚至还要走到国际,确实两者之间有的时候会有种相互的制约。

姜声扬:是啊。

石齐平:但是我觉得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当然它的挑战很大,所谓挑战就是它要把这个政策,跟市场中间的分际拿捏的非常巧妙。那么也填就一个我原来举的一个例子,我们常常有的时候看到新加坡的一些媒体,我觉得新加坡基本上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它大的一个报业集团,肯定是有政府很多重要的使命交给它的,它是一个载体,它必须要宣传,或者是执行新加坡政府的政策。但实际上你又可以看到它在市场中它有它的空间的。而且不但它在国内的市场,而且在海外的华人地区市场也有它的空间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嘛,那么这个例子怎么样去拿捏?那么我觉得也许也值得我们中国的新闻同业,或者新闻出版部门,或者新闻主管部门做一个参考吧。

姜声扬:好,所以中国要主导国际媒体的话语权不是不可能,但首先要拿捏好分寸。我们去下广告,回头我们再来谈另外一个改革,那就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