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亮亮点:中美两国首次平起平坐
2009年11月24日 10:2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23日《时事亮亮点》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各位好,今天是11月23日星期一,欢迎来到《时事亮亮点》,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上周的要闻。

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

解说:中国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与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16日以互递文件方式,完成签署两岸有关银行、保险以及证券期货三项合作备忘录,简称MOU。两岸金融建立合作备忘录,预料60天内正式生效。MOU的签署为两岸金融往来打开大门,两岸业者可以提出申请,赴对岸设立分支机构,大陆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也可以投资台湾股市。

香港特区政府发表政改咨询文件

解说: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18日在立法会发表政改咨询文件,强调政府对咨询持开放态度。咨询文件建议2012年立法会一行由目前的60席增加到70席,功能界别及分区直选议员各占一半,新增的5个功能组别议席,即现有的区议会议席,可以考虑全数由民选区议员互选产生。另外,2012年行政长官选委会建议由800人增加至1200人,咨询期为期三个月。

以色列扩建定居点遭美国批评

解说:以色列当局17日批准在东耶路撒冷兴建900套住房作为犹太人定居点之用,遭到美国白宫批评。白宫发表书面声明指出,美国正努力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恢复和平谈判,而以色列在此时决定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将为这个目标增添许多困难。美国国务院当天也重申反对立场,强调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必须透过伊巴谈判来解决。

蓦然回首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一幕蓦然回首。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上星期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行。

奥巴马访华强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解说:美国总统奥巴马15号晚抵达上海,展开上任后的首次访华行程,他在上海期间,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以及市长韩正会面,之后与中国学生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对话交流。回答学生和网友有关此行的目的、美国对台军售,以及网络防火墙等问题展现亲民作风。奥巴马结束上海半日行程之后,16日下午转往北京,当晚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到钓鱼台国宾馆出席私人晚宴,这是两人七个多月内的第三次会晤。

17日早上,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奥巴马举行正式欢迎仪式。之后,万众期待的胡奥峰会正式举行,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中,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建交30年来第二份中美联合声明。两国同意,加强反恐、科技、航天、民航、农业、卫生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双方同意延续现有的刺激经济措施,以及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针对台湾、西藏和人权问题,奥巴马就重申美国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中美将于明年2月底在华盛顿召开人权对话,讨论分歧,而胡锦涛则应邀明年访美。

当天下午,奥巴马还会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晚间,再接受胡锦涛邀请出席国宴,不少中共中央常委均有出席,被外界视为中美关系声音的指标。奥巴马在18日离开北京前,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在会谈中,温家宝强调中美关系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他又不赞成世界事务由中美两国集团主导的提法。而奥巴马就表示,两国需要携手应对的已经从单纯的经贸扩大到全球问题。奥巴马在北京两日紧凑的行程中,也抽空参观了故宫以及长城,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然后在18日晚上,结束在中国四日三夜的访问,飞往韩国继续亚洲之旅。

中美两国平起平坐

何亮亮: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次到中国的访问,虽然奥巴马在这次亚洲之行,他在东京发表的演说当中,强调了美国是个太平洋国家,他是个太平洋总统。但是实际上在这次访华之前,奥巴马对中国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就是从书面上他有一些了解,他从来没有到过中国。这当然并不奇怪了,他才40多岁,当总统之前他去过的国家也有限,所以不可能要求他对他将要出访的国家都有深刻的了解。这次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我们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第一次中美的关系真正出现了一个平起平坐的局面,有人也许会反驳我说,难道过去不是平起平坐吗?过去不是平起平坐的。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的悬殊是很大的,但是尽管如此,从领导人的会谈来说,却是平起平坐的。我想起了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那是37年前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虽然接待他的周恩来总理,其实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毛泽东主席身体也不太好了,但是毛泽东以他领袖的超凡的魅力征服了尼克松,周恩来总理也以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大管家这种非常机智,非常文雅,但是又非常坚定的外交家的姿态,也征服了美国人。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只能从新闻纪录片里面看毛泽东在中南海的出访里,会见尼克松的时候,尼克松和基辛格那种毕恭毕敬的样子,你可以感到虽然当时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是很大的,但是两国领导人的那种会见是平等的。当然我们说20世纪70年代有70年代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是大不一样了。

这次我们看中美的领袖会谈,或者说是奥巴马的这次访问,奥巴马他到中国的时间其实还是很短的,虽然在亚洲之行这已经占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在中国实际上总共只待了四天,三个晚上,在上海住了一个晚上,在北京住了两个晚上,他看到的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他看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他接触的主要是中国的官员,但是也有一些官员以外的活动,比方说在上海,他见了上海的一百多名大学生,跟他们有一次交流。在北京,他抽出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见了《南方周末》的记者,接受了他们独家的专访,他甚至还抽出了五分钟的时间,见了他那位住在深圳的兄弟,他的弟弟马克。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他到了故宫,他到了长城,他实地的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古老的,但是又在迅速现代化的国家的各方面情况,他有了一个实地的感受。

为什么说中美两国现在是真正的是在平起平坐了呢?其实用奥巴马的话来讲,首先就是现在世界上的重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的话,就不能够解决了,这是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说的。虽然温家宝总理再一次否定了,再一次批评了G2,就是所谓中美两国集团的概念,但是实际上中美两国正在主导当前的世界事务,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当然中国领导人有中国领导人的道理,不愿意用G2来描绘当前的世界政治的格局,但是美国人的看法当然就不一样了。我们刚才说政治方面,当然也包括像全球性的其他议题,政治以外的,像气候、生态、防核扩散等等。

还有就是经济方面,经济方面可能是更重要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欠债的国家,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这样一种关系本身也是相当的微妙的,中国现在其实还不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甚至美国它也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国家,但是中国却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个事实,我想奥巴马本人和美国,美国很多老百姓可能并不是太清楚,但是美国的精英阶层却是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

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就使得奥巴马,如果不是说他如坐针毡的话,他时刻会想到这一点,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它最多的债,它的国债是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中国人当然不会轻易的打这张牌,但是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了什么?就说明了两者之间平起平坐的关系。因为美国的国力当然还比中国强盛的多,无论是它的硬实力还是软实力。这个情况,其实世界各国的媒体通过这次奥巴马的访华,都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西方媒体看奥巴马在中国

何亮亮:奥巴马的这个访华,因为他是美国总统,而且他也是在历届美国总统当中,在执政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访华,他是第一位,其他美国总统都是在执政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访问中国的。而且奥巴马访华之前,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去年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个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太大。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一些固有的弊端,也集中的爆发出来了。甚至使奥巴马处于一个很不利的位置,而这种不利的位置并不是中国带给他的。尽管如此,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当然还是世界媒体的宠儿,特别是美国媒体对于奥巴马的这次访问中国,还是做了大量的报导。

中国官方的媒体对奥巴马这次访问中国的报导也是非常详尽的,主要就是在奥巴马的官方活动那一部分。你看他到了上海,他跟上海领导人的见面,特别是他到了北京,胡锦涛主席对奥巴马盛事的欢迎,他们的大范围的会谈,因为小范围的会谈是不允许拍摄的,以及他的各项活动,包括他在故宫、在长城等等。但是奥巴马那些并非官方的活动,中国的官方媒体报导的很少,或者是不予报导,一个是奥巴马在上海跟青年学生的交流,就有上海本地的电视台做了实况的转播,观众的数量是很有限的,其他媒体没有报导,内容没有报导。

另外就是奥巴马见《南方周末》的记者,这个报导在上星期四出版的《南方周末》已经全文刊登。实际上并不长,或许更有意思的不是这个采访的内容,而是这个采访本身,就是奥巴马,或者说美国驻华大使馆为什么是挑选《南方周末》这家报纸,而不是任何北京的那些第一线的官方的媒体来接受奥巴马采访,这里面当然引起了海外媒体的一些猜测。而且《南方日报》有两个半版又没有文章,被人称为是“开天窗”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同样是奥巴马访华这件事情,它在中美两国引起的反响是不同的,相关的媒体的处理也是不一样的,这本身也相当的耐人寻味。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陈芳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