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玉:从已阅到已转阅 衙门做派侵蚀网络
2009年11月27日 13:58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吴德玉

100多名农民工致信重庆江北区政府反映6年没有领到工资,市长信箱回复只是“已转阅”,并没有表示调查或是处理(《重庆晚报》昨日报道)。

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史上最神秘的人:知情人士……史上最神秘信箱:市长信箱。相信照此克隆,应该不会有异议。与市长热线基本打不通的尴尬相比,市长信箱貌似还更亲民一点,不论是“已阅”还是“已转阅”,但起码做到了一点:保证回复!“已转阅”给谁了呢?掰着脚趾头都想得到:有关部门!面对“已转阅”这种充满“杯具”色彩的回复艺术,只能用黑色幽默来解读了。有些地方的“市长信箱”看上去很亲民,却不干亲民的事,说白了就是政治作秀——敷衍老百姓没商量!

现在许多政府部门大都花不菲的银子实现了机关信息流转和办公业务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要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这些电子化办公设施开通时,个个大张旗鼓地宣传,用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比起从前那个锈迹斑驳的木头盒子造型的“市长信箱”,网络版市长信箱排解了被监督的烦恼,也不会让衙门作派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殊不知,却让网络版衙门作风潜滋暗长。

也许,这100多名农民工兄弟为了适应当下的无纸化办公,就像在有纸化办公年代找人代笔写信一样,肯定专门找人去发电子邮件。当许多城里人已根本不相信市长信箱之类的情况反映渠道的情况下,这些农民工兄弟之所以如此执著地写下1000多字的电子信件,他们眼神中燃烧的期盼,让人想着都心酸。因为他们相信相关部门,相信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恳请市长能够过问,帮他们讨回本该属于他们的血汗钱。谁知,他们满怀的热情却被冷冰冰的三个字给打发了!

这种表面文章让人深恶痛绝。显而易见,这样草率的回复完全是糊弄老百姓,而且是熟练运用电子办公:这个“已转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设置好的自动回复。一些电视台曾做过暗访,个别国家公职人员在上班期间,上网打游戏、玩麻将、炒股。或许就在一杯茶,网上斗地主时,顺手点一个回复,哪怕你再水深火热。

其实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市长信箱出现的类似问题。喜剧的是,2007年7月11日,重庆市政协委员邓明鉴打开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浏览市长公开信箱的来信,但一封投诉信却让他看不下去了,“不到400字的回复,却有四处明显错误”。同样的监督媒体,同样的市长信箱,同样的政协委员身份,只是事件不同,人名不同,性质大同小异。而后者比前者更甚,前者算是处理草率,后者相当于不作为。

这样对反映问题的打发,显得相当没有技术含量。有时欺骗也是一种艺术,不想让不作为显得赤裸裸的,就好歹艺术一点吧。要不然,农民工只有再超前一点,去北京798办个熊猫慢递,反正一年半载情况也解决不了,就给市长信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德玉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