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文洋
提前出版的11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其中一篇文章题为:《鹰能拥抱熊猫吗?》美国人现在大概最想拥抱中国人,条件当然是由美联储开机器拼命印刷绿票子,中国人充当这些绿票子的“接收大员”。
目前,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其中有8000亿为美国国债。上周四,中国社科院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央行外汇资产的逐渐积累,本币对外币升值造成的潜在资本损失的严重性不断上升,这既可能冲击央行的国内货币政策,也将加剧财政负担。因此,中国政府应从流量上抑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
这份报告特别提到两组数据。其一,截至2009年9月底,美国指数调整后,由于美元国际购买力下降给中国外汇储备造成的资本损失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其二,截至2009年9月30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央行总资产为人民币22.2551万亿元,其中外汇资产为人民币16.6461万亿元,约占总资产的75%。(北京商报11月20日)
平心而论,社科院的报告是一份迟到的报告。2007年7月16日,我在本报时评发表《美元贬值让我们亏了多少》一文,2007年8月7日发表《外汇投资或可走群众路线》一文,均收入《白纸黑字》一书。那时候,我们的外汇储备刚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美元贬值我们外储亏了2000亿人民币。两年后的今天,损失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我在2007年7月16日文章中,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有钱不花,丢了白搭。“钱有时候花了就是赚了,越花越赚,越存越亏。”
2001年底前,我国外汇储备不到2000亿美元。从2002年到2009年,不到八年时间,外储达到2.2万亿美元以上,整整增加2万多亿美元。“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结汇的外汇政策,中国的出口企业挣得的美元必须通过国内的银行换成人民币,而央行则通过印钞票来换取这些美元,于是中国出口企业每挣一块钱美元,就相当于中国市场上多了6.8元人民币货币的流通。”(经济参考报11月3日)八年新增2万多亿美元外储,相当于央行“接收”了2万多亿美元的绿票子存在国外,而在国内投放了13万亿以上的人民币流通。
要命的是,我们出口的是商品,换回的是存在外边的“汇”(绿票子),这就造成了国内少了价值13万亿以上人民币的商品,市场上又多了13万亿以上人民币流通,一少一多,加起来是相当于26万亿人民币以上,远远超过央行的22万亿人民币总资产。我们再加上今年的4万亿投资和今年前9个月银行的8.7万亿新增贷款,整个国内市场充斥着相当于近40万亿人民币在流动。
当务之急,我们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外储问题。首先,应当明确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外汇储备?决不能美国开机器印多少绿票子,我们就准备无限制地“接收”多少。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当美元储备的世界第一,自己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呢,中国人民也还在奔小康呢。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外储上线,超过了就应当发出红色警报。其次,应当对强制结汇加以改革,可以考虑取消强制结汇,一方面减少央行强制结汇造成市场多投放人民币,另一方面美元在企业手中会有效地使用,一定会比央行买美国国债划算。我相信,强制结汇的规则改变,还可以抑制国际热钱再度涌入我国。 J012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苏文洋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