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林:流动性溢价能“溢”到几时
2009年07月02日 08:36中证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进入2009年以来,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涨幅一度高达17.5%,虽然6月后涨幅收窄,但截至6月30日仍接近9%。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惊人的背后,流动性溢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全球经济运行格局尚显低迷的背景下,大宗商品涨势能否持久,流动性溢价能“溢”到几时?

今年以来的商品市场涨势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大幅下挫后出现的市场回补买盘推动,再加上持续至今年3月底的中国收储因素,共同推动大宗商品出现阶段性顶部。

由于市场是在超跌之后的回补,这一阶段的涨幅和真实需求相对接近,这一阶段性顶部也可以作为和基本面接轨的均衡价格;第二阶段是,当来自供需基本面的推动力逐渐减弱并让位于流动性因素,后者也因此成为商品发动新一轮上攻的主动力。以大宗商品的龙头品种原油为例,纽约WTI油价在3月底出现第一个阶段顶部之后回落,可以当作是第一阶段上涨行情的修正;而油价在跌至4月初水平后,并没有继续下探而是横盘整理直至5月初进入新一轮上涨。可以认为,4月的油价运行区间在基本面的支撑下较为稳固,其中枢位置约50美元/桶。

业内普遍认为流动性宽裕推高了商品价格,那么,在商品价格的巨大涨幅里边,流动性溢价有几何呢?由于现货价格相对期价而言更贴近当时的真实需求,不妨选用近6个月来的原油现货价格(取迪拜现货价)来计算,其均价为51.21美元/桶,这与上面所推测的50美元/桶大致吻合。再看期货价格,自2009年以来,纽约WTI油价一路上升,截至6月30日最高已达76.71美元/桶。从某个角度来看,流动性溢价对于期货价格的推涨程度可见一斑。

应注意的是,流动性高溢价格局下的商品市场已积累了较大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在投机性需求驱动下,商品价格构成中流动性溢价的权重不断累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面略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商品市场大幅调整。而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一旦发生变化,商品市场流动性溢价也必然出现缩减,甚至面临阶段性丧失的巨大风险。

那么,高流动性溢价的状况能长时间维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持续的需求增长才是拉动资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而今年以来经过大幅上涨的商品价格,在世界经济仍显低迷的背景下,已脱离了基本面支撑。没有真实需求支撑的上涨,必然难以持久。

其次,从流动性自身来说,一方面,出于对通胀的担忧,各国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已接近尾声甚至面临转势的可能,美元自3月初以来的下跌调整也基本完成;另一方面,伴随基础货币投放量快速增加,货币乘数大幅下降,这也使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以美国为例,截至5月底,在基础货币投放量从去年9月的9050亿美元上升到1.7万亿美元的同时,货币乘数却由危机前的8.5倍快速下降至5月的4.7倍。可以预期,未来流动性难以进一步大幅上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情的继续发展。 当然,商品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到底能“溢”到何时,关键还是要看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宽松货币政策逆转或美元转势趋强之际,即是商品价格大幅回调之时。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胡东林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