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西
提要 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我国社保资金的来源无论是地方、中央,还是企业,最终都是百姓自己的钱,与其花成本去征收发放,还不如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渠道。
5月29日,《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有专业人士估算,即使不计失业保障,我国保障资金的需求至少要10万亿元。而2008年政府财政总收入约为6万亿元。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近2.5万亿元,目前社保资金的缺口远远超过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
这看上去有点触目惊心。因为社保的缺口要是今年就需要立即补充的话,则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够。尽管社保的理由很充分,可不给公务员发工资,不能有国防开支,甚至遇上自然灾害也不能救济而单做社保,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国家的财政收支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独把任何一项支出和收入简单挂钩,都难免挂一漏万。尤其是把社保和财政收入简单挂钩,更不全面。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建立全民社保,就是国民养老的唯一选项。这种对社保的流行看法,其实有很大的片面性。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全部要用来养老,更不意味着国民养老只有依赖国家财政支出这一种选择。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办社会保险资金,涵盖五种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累计结余金额大约在15000亿元。二是企业补充的养老保险年金,大概有1500亿元;三是中央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中央的财政预算和国有股上市减持,大概现在有5500亿元。
从资金来源看,可以说目前我国社保资金大部分来自地方。但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依靠地方政府的财力,完成全民养老体系其实很难实现。而成立8年多的全国社保基金,目前还看不出它对国民养老的具体支出。如5月初全国社保基金公布的2008年报里,就只看到其投资收益,而看不到其具体支出,甚至没有财政拨付的资金比例。
目前暂时看不出国家可以拿哪一部分资金来充实。如果按养老保险严格的程序,即养老保险要做到现收现付,则目前三个资金来源的中国养老保险,是不能满足国民需要的。
钱不够,当然要想办法。但这个办法是不是只能从财政收入里扣呢?也许很不现实。一是我国现在财政收入的预算,没有完全公开,不知道哪一笔收入是可以用来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二是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收入决定了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大规模补充社保资金的。
也许现在要建立全民社保太过于理想化。虽然可以说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但一个短期难以实现的制度设计,不周全也显然的。无论怎么说,养老制度彻底建立在国家财政上,至少现在并不完全合理,虽然这有一万条合情的理由。
何况,所有政府主导的社保体系,资金来源无论是地方、中央,还是企业,最终都是百姓自己的钱。其途径无非是税和费,这些税费集中到国家手里的过程都是强制性的,收的时候有成本,用的时候也不少花钱。把老百姓自己的钱收上去,再用回到老百姓身上,不如让老百姓自己选择养老的途径。
因此国家养老制度应该保障国民选择更加多元化,也许要比简单看到资金缺口更重要。比如让一部分有能力选择市场投资养老的人群,自愿选择养老市场化(比如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而不再享受国家的养老。虽然这也未必彻底解决问题,但更多的选择,要比只有一种国家的养老,也许更能符合实际。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 ||
作者:
阿西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