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安
小时候我们家子女多,饭菜常常不够吃,每次开饭前,妈妈就让我这个最小的男孩儿先上桌吃几口。多年之后,我姐姐对妈妈的偏心仍然耿耿于怀。她说,这不公平!当时我姐姐其实只有七八岁,但她就能意识到我先上桌吃饭不公平,可现在,许多口口声声教书育人的大学却还不如我当年七八岁的姐姐。
北大自主招生,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在我看来,就是父母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吃独食。原本各学校一起招生,全国各地的考生上场厮杀,比的是实力也有一点点运气。现在北大却在大家招生之前,先下锅捞几筷子。言下之意,就是不但要把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好学生弄进北大,还要把那些万一考试没考好,但也是块好料的尖子生网罗进来。北大的校长说,这叫改变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尽可能地人尽其才。这道理我妈当年就明白,她说肉就这几口,得尽着小儿子吃!
谁说好学生就都得上北大?如果好学生都上北大了,那清华肯定不干,人大也会着急跳脚,他们也会纷纷哭着喊着提前上桌吃饭。那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学校还不气死,好学生都被抢走了,自己学校的学生打进门起就比北大清华矮好几公分,老师们再怎么努力,中国大学的格局恐怕也永远是北大清华第一第二。北大清华力争上游当然没错,但如果排名是靠吃偏食来保证,这个第一的成色就打了折扣。说到底,大学教育,传授知识还在其次,育人更重要,而这,首先要求大学要懂得公平的含义。
北大作为全国最好的大学,谁都想上,但早有好事者统计,北大的本科生里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只有不到20%%,如果您觉得这个比例太低,我要告诉你,北大口口声声说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有机会获得推荐的农村学生,可能连百分之五都不到,搞不好就是百分之零。按照北大的规定,全国共有39所学校的校长有实名推荐的资格,具体名额各不相同。这些学校基本上在全国各地都是响当当的名校,多数都集中在省会。39所学校中,县一级的学校,从名单上看,明确的只有两所。一所是江苏省无锡县天一中学,另外一所是江苏省淮阴县中学。还有个别学校猛一看看不出来级别,但即便还有县级中学,也就一两所的事。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学校分配额度里,县一级的学校只占5%%到10%%。可即便在这仅存的几所县级中学里面,农村学生又能占到多少比例?这些农村学生,又有几个能入校长大人的法眼,获得推荐的资格?不久前,北大一位副校长说,其实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并不比那些所谓的高考状元能力差。这我相信是句实话,可就是这些实力上并不差,只是没机会生在北京天津这样大城市的孩子,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至少还能拼力气去挤一挤,可现在,桥是有了两座,可另一座他们却连挤的机会都没有。北大作为一所全体纳税人花钱建造的公立学校,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制度歧视。
我们再来看看北大给试点的十三个省市分配的推荐名额。北京四所学校12到16个名额,广东2到6个,河南2到6个,江苏10个,浙江3到10个。如此分配体制,和北大在各省招生的数额比例差不多,也和全国各地高考录取的学生数额比例相似。北京作为首都,还是一如既往地享受着最好的优待。而河南这样的省份,却只有北京的六分之一。如果说,在全国范围内改变高考录取数额的不公平,北大作为一个学校力不从心,但在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的推荐范围,仍然沿袭被人诟病的旧逻辑,再怎么说自己是兴利除弊,恐怕都没人相信。
我母亲晚年,有一次聊天的时候终于对我姐姐说:孩子,当年亏待你了!我姐姐一扭身,眼泪就流了下来。但愿,这样的错误和伤害,不要在北大身上重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志安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