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南之默:中国“主权外交”是否遭遇“绑架”?
2009年04月14日 09:17光明网-光明观察 】 【打印已有评论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外交姿态日趋自信,也更加高调,尤其是在针对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事件上,中国的高分贝、高强音,更是为中国外交争得不少漂亮分。而自去年12月以来冷却了的中法关系,无疑是这场外交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其显示出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态度和立场。然而,尽管中法关系的戏剧性突破虽然引人入胜,也显示出了中国灵活务实的外交作风,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在世界其它国家热切期盼中国的帮助的时候,世界其它主要大国,甚至于菲律宾这样的国家,都可以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提出挑战,却不得不让我们发出疑问:中国的“主权外交”(指的是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是否遭遇“绑架”了呢?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无论是其舆论媒体还是国家政府人员、领袖,对中国不乏赞美之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仿佛一夜陡升,世界似乎从来没有像此刻般如此需要中国。然而,尽管如此,世界一些主要大国,诸如美国、法国、印度,乃至像菲律宾一样的国家,都试图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提出挑战。而这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无疑是中法关系。

中法关系这场力量的博弈,似乎是以中国的绝对优势取胜了。有些评论甚至对此发出了“弱国无外交”的“感慨”。的确,自去年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之后,中方就充分运用了各国资源与力量与法国展开外交战。首先是取消了以法国为主导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其后,中国总理温家宝展开了除法国外的“环法之旅”,同时,派出大批企业赴欧进行大采购。在G20峰会前夕,中国方面再高调表明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峰会期间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名单。通过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终于迫使法国方面,在最后关头发表公报声明,表明法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由此换得中法两国领导人在峰会期间的会面。中法关系冷冻的状态也由此转暖。

而与此几乎同时,在印度方面,印度总统却公然于4月1日访问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中国藏南达旺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此次对中国而言,无疑深具挑衅的意味。针对于此,中国方面除了外交部传统性的抗议之外,似乎也开始运用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上的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在上周阻止了亚洲开发银行(ADB)批准一项针对印度的多边开发计划,这项计划涉及向有争议的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的项目提供贷款,因此引起了中方的不满。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分析人士的担忧:“一旦中国如愿获得在多边组织中的影响力,将来如果相关措施触犯北京眼中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可能发生冲突”。此外,分析人士还担心:“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中扩大的影响力,可能允许其对那些没有遵从其政治要求的国家的纾困方案动用否决权,特别是涉及到西藏和台湾等事宜。”

不管这些“分析人士”的担忧与担心是否会引发新的“中国威胁论”,就中国方面,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中方充分利用这些国际舞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无可厚非。但是,结合近期以来,美国在南海进行侦测活动,菲律宾对中国南海岛屿提出非法主权要求这些事件,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疑问:中国的“主权外交”是否遭遇“绑架”?

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日本、印度以及南海附近国家,甚至于与中国没有领土主权争议的欧美国家,都可以利用西藏问题对中国进行敲诈。虽然中国对此极力维护国家利益,但似乎这一切外交活动正在逐渐沦为一些国家屡试不爽的对华工具。虽然这些活动往往也以中国的取胜而告终,但中国方面对此也往往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其中,经济的付出似乎成了中国付出永恒的定律。

因此,在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主权外交”是否正在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以此作为与中国对抗的筹码?菲律宾可以利用南海事件来为其政治加分,美国军方以南海事件来影响华府对华政策,日本以钓鱼岛来提高政府支持率,法国、德国以西藏问题要挟中国,为其政治博取分数……所有的这一切,都充分地利用了中国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的心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对此不表示担心:中国的“主权外交”正在沦为外国“绑架”中国的工具。

对此,中国除了尽管完成国家的统一外,或许,中国也应当考虑如何建立起一套既能够实现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又能够避免其沦为外国要挟中国的工具的“巧实力外交”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南之默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