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花花公子倒闭了 维基百科印刷版来了
2008年05月07日 08:59新京报 】 【打印

作者:张晓波

近日,德国出版巨头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宣布,将在今年9月出版世界上第一本建立在“维基百科”词条基础上的辞典。这本词典名叫《维基百科第一卷》,内容是过去两年中,德语版维基百科中5万个搜索频率最高的词条以及用户提交的修改,定价20欧元。

有趣的是,贝塔斯曼宣称,出版《维基百科第一卷》“更多的是一次试验”,所以“销售只限制在2万册左右”。

这个消息我理解成两个层面。其一,限量发售,明显是贝塔斯曼对这次“试验”不抱信心之后的一个销售策略,这在图书营销当中早已习以为常了。其二,贝塔斯曼是抱着玩一把的心理在做这本词典。德国作为欧洲出版大国,一本词典仅发行2万册,实在是微乎其微,以2万册的低成本玩试验,成与不成,在出版界和读者心目中,都是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如果我们不注意新闻中的这个细节,肯定会想,贝塔斯曼脑子进水了!其实并不如此,聪明的读者完全低估了精明商人的智慧。在我看来,贝塔斯曼此举,只表明了纸质传媒不服输的悲凉心态。

这次贝塔斯曼出版“维基词典”,维基网站优势一目了然。光德文维基百科网站就有超过75万个的词条,不仅如此,在线的维基可以随时更改内容,词条可不断增长,但印刷的书厚度则只有固定的1000页。此外,网上的词条随时可以链接到另一个信息,但在纸张词典中,得到同一个信息则必须翻很多页。

前段时间,曾经辉煌一时的《花花公子》杂志倒闭了,该杂志的老板声称,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花花公子》的销量持续递减以致无法运营,而这本杂志上边那些精美考究的图片,网民在互联网上看,不花一分钱。《花花公子》对互联网的控诉可谓声泪俱下,但实际情况是谁也阻挡不了浩浩荡荡的网上阅读潮流。

近十年来,互联网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方式。以中国为例,在识字人口中,199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3年为51.7%,2005年为48.7%,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与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相反,近年来中国人的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已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8%,再到2005年的27.8%。六年时间,增加了6.5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07%。

不过事情显然未必如此悲观,关键是纸质传媒或者纸质出版如何把握自己的优势。比如小说、学术论著、深度报道等需要长时间耐力阅读的作品,网络或者手机阅读就会变得十分吃力,以《哈利·波特》在全球的销售为例,这套多卷本的长篇巨著,总字数加起来已经超越了恐怖的《追忆似水年华》,但他的读者仍然不厌其烦,硬生生地将它“买”成了全球第一畅销书。尽管网络上“哈迷”关于《哈利·波特》的评论连篇累牍,一个现代中型图书馆全部的纸张存放量都无法放进这些评论,但“哈里?波特”的读者们显然不会掏钱购买这些评论,他们只关注《哈里?波特》一本又一本的首发和一连串“哈里?波特”电影的首映。

未来的新闻、信息传播,确实极有可能要交给IT或者3G技术这些新兴技术和由此衍生的新兴传播方式了,但这和出版的死亡无关。出版这个存在了数千年的老行业,这次头疼的应该是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继续让读者掏腰包购买自己的产品。另外一个可以预见的闹剧是,贝塔斯曼这本《维基百科第一卷》的读者绝不会是“维基”的用户,这些受了WEB2.0教育的读者,谁愿意花20欧元买一堆过时且本来就免费的信息?

□张晓波(北京 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晓波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