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出炉,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胜出。之后,马英九举行记者会表示,“上任后,要排除政治上的纷扰,让海基会与对岸海协会正常运作”。在停止运作8年之后,两岸两会重启谈判似乎曙光初露。
任内不支持“法理台独”
两会谈判似乎曙光初露
3月22日晚,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未来两岸关系最主要还是透过政府,“优先级将是经济、和平、国际空间”,一步一步来。他说,两岸关系拓展不单涉及两岸之间,也关系区域及世界和平,他不敢掉以轻心。可以说,经济议题已被马英九放在最优先位置上考虑。
3月23日,面对记者提问是否会在未来4年内出访大陆,马英九称,如到时有必要,“我会考虑”。马英九强调,要跟大陆改善关系,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包括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及台湾企业进入大陆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不亚于访问大陆。他还表示,期望在任期内建立基础,促进两岸交流,包括加强两岸学术交流和学历承认等。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马英九在记者会上承诺,任内不支持“法理台独”,“一中”原则无问题。他并表示,“上任后,要排除政治上的纷扰,让海基会与对岸海协会正常运作”。两岸两会重启谈判似乎曙光初露。
事实上,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亦曾表示,随着民进党下台,台海危机可告化解,两岸复谈可望立见成效。国民党将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基础上,尽速寻求与大陆恢复协商。
坚持“九二共识”
希望发展两岸关系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马英九对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双方经贸往来的想法并非始自胜选,在其竞选过程中,乃至更早前即不时有所体现。以2007年6月,马英九走访金门为例,他曾表示,如果当选,就任当天即宣布台湾民众都能“小三通”到大陆,并逐步与大陆谈判开放“大三通”课题,以提升台湾经济竞争力。马英九表示,追求两岸和平、互惠双赢和共创繁荣是其两岸政策的目标。
众所周知,1987年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民间交流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为了处理日益频繁的两岸事务,1990年11月,台湾当局成立海基会;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协会,两岸两会接触、商谈成为得到双方官方正式授权的谈判机制。“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两会接触和谈判的政治基础。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共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
1995年李登辉访问美国,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两会谈判中断。1998年10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应邀赴上海、北京参访,与汪道涵会长再次会晤。但是,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会谈判再次搁浅。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抛出“一边一国论”,鼓吹“制宪正名”、“入联公投”,两会谈判的政治基础被彻底破坏。
两岸两会接触和谈判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九二共识”,才能顺利实现两岸两会的接触与谈判。对此,马英九在记者会上保证,在任期间不会谈统独问题,“支持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他还表示,在“一中各表”下,双方就经济与和平议题展开谈判,这已不是“要不要”,而是“何时、如何”进行。
作者:
何适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