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喜看会里会外一“网”情深
2008年03月07日 08:37红网 】 【打印

3月3日,刚刚参加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的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就兴冲冲地告诉人民网记者,“我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了许多网友高质量的‘拍砖’,会议期间,我将根据网友的意见对提案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人民网把我的两份提案在网上公布,是非常新颖的收集民意的方式,也是扩大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种渠道和桥梁。这种网上征集民意的方式非常好,人民网将网民和我连接了起来。”(3月5日人民网)

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反映情况、传达民意、纳言集智,这是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通过BBS和网友聊天互动等,在网上“晒”自己的提案,更是今年“两会”的一大新景观。毋庸置疑,今年的“两会”依然聚焦民生,并秉承和延伸了过去的政治民主路线。提案人谦虚谨慎,网民广泛参与,会风越开越清新,会议越开越民主。不仅表现在了会内,也体现在了会外,尤其是会内与会外一“网”情深的交流互动,更是清风扑面,振奋人心。

其实,刘克崮在网上“晒”提案只是其中一人。早在“两会”召开之前,许多率先抵京的政协委员就已纷纷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提案内容。有的委员也同刘委员一样,还未上会就把提案文本发送到互联网上征求民意,欢迎网民提出宝贵批评意见和建议。虽然,事实上像刘克崮这样敢于把自己未公开的提案提前曝之于公众的视野之下,不但主动邀请,而且诚恳接受网民“拍砖”和“灌水”的委员,总体而言比例尚不大。不过还是令人值得欣慰,怎么说网上“晒”提案总算有了良好开端。能够提前让网民了解提案内容,寄予更多的人参与谈看法、提意见,并认真收集民意和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本身就是开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进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有的时候,百姓的“声音”是有些尖酸刻薄,但并不都是没有智慧,没有思想,没有营养的。何况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民间的“风吹草动”和百姓的民生疾苦,有几个人能比他们更加了解?而作为委员或代表,虽然自己的提案观点独到,但不一定会做得尽善尽美。与其捂着自我欣赏,还不如拿出来“晒晒”,让网民帮忙挑挑毛病,找找其不足。从站在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的高度,让人“拍拍砖”、“灌灌水”,又有什么坏处呢?提案不就是写来让人研究和审议的嘛?如果网民都说没有意见,说明提案提出了水平;如若有不同声音,请加紧修改和完善,尽量拿出一份顺民心、恤民情、合民意的优秀提案,帮助您“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共建和谐之策、多谋富民惠民之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保障民众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网民总数目前已达到2.1亿人,不到7个人中就有1个是网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作为特殊群体,网民毕竟囊括于社会的所有阶层。他们对于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各种观点碰撞难免不会产生鲜明的真知灼见。因此,政府能够通过互联网吸纳民智,汇集民意,促使其改进工作和服务态度,无疑是保障网民“四权”的最直接体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会里会外一“网”情深,彰显出了人们对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之共同责任的担当。今年的“两会”,人大网站敢破天荒地将所有代表的照片“晒”出来,政协敢破戒公布所有委员的职务,说白了,意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正如有媒体说的那样,“欢迎网友拍砖”表达出的不仅只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姿态,更是一种政府贴近民生的办事方式。我们期待网上参政议政能够成为一种“时髦”,能够成为一种制度性常态,能够成为官民之间沟通思想和传递情感的纽带。千里智慧一“网”牵,它正昭示着大民主时代的到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成应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