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广州精英和奥巴马一样有文化
2008年03月03日 10:00南方都市报 】 【打印

反精英主义的人否认不了社会上存在着精英,而唯精英主义的人一出门也会碰上草根阶层。有精英与非精英阶层的划分并不可怕,它是客观存在,恐怖的是这两个阶层失去联系。精英从此失去地气,变成一些夸夸其谈的清客,或者冷眼旁观的看客;而草根再没代言之人,沦为沉默的大多数,或者在沉默中爆发的大多数。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一个政坛菜鸟,深受选民喜爱,创造多项历史入主白宫的可能非常大。他母亲是白人,生父是肯尼亚黑人,继父是印尼人,幼年曾在印尼的穆斯林小学读了四年书,在10岁后回到夏威夷由外公外婆扶养成长——奥巴马坦言年轻时一度不知道自己是谁,找不到定位,因此借助酒精、药物及可卡因麻醉自己。

可是奥巴马一旦决定从政以后,定位却相当清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后,就职于高薪的华尔街咨询公司——此时,他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英——他迅速放弃了这条人生道路,到芝加哥贫困的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以此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在几年时间里,他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具体而微的事情,奥巴马复兴社区的能力是他后来竞选的主要号召力,也是选民信任这位47岁年轻人的依据之一。

一个成为美国参议员或将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的精英,他的根是扎在草根阶层的,这一点,对任何国家的精英都有启示意义——即使有某位精英视美国为敌人,他最好也能多对社区事务发表观点,荣耀仅靠骂美国是建立不起来的。

如你所知,我们这里有一种很不好的气氛,那就是精英只能(或被迫)对远处的“社区”指指点点,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却不发一语——批评、改变身边事件的成本太高,精英只得变成犬儒,更可悲的是选择安全地反噬草根阶层,乐子在指责民众民主素质不高、科学素养不足、发言不够严密、姿态不够优美——有这样的精英,民众素质怎么可能得到提升?

幸运的是,改造自己社区的例子在我们这儿也看得到了,广东的两会以来,针对“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广州南沙石化,官员、技术官员、代表、专家、本地媒体,公开讨论反对意见,从2月18日,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委员、省环保技术中心主任刘奕玲与其他13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该项目应该缓建;到2月28日,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俊鸿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广州南沙大石化项目应缓行》。这种情境,在中国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这说明广东仍然走在思想开放的前列,也证明了广州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地方——允许批评是最大的文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自称有文化的地方,居民苦苦哀求人大代表将意见带到会场,可代表们都会很“自觉”地噤声。

在广州这个“社区”之外,全中国还有许多精英,也许近期应该多多观察“南沙石化”的后续发展,看看广州的精英如何在社区生根、如何讨论社区事务、如何改变社区面貌,学着点。有些悲观惯了的精英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这种对政府大工程的质疑,很快会被消音——没办法,有些素质很低的精英,无论看到什么进步,他总要为自己的无能辩护,但愿广州的所有精英——从官员、专家到媒体人——用事实教育一下他们吧。   (作者系专栏作家)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连岳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