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孙立平:中国的稳定问题新思维
2007年11月07日 08:58南方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孙立平:中国的稳定问题新思维

作者:孙立平 知名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最近几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一方面人们对于改革有着迫切的希望,但在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又是相对迟缓的。就是说,在改革的需求和改革的实际进程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

这个反差来自什么地方?我认为,这个反差是与我们对社会危机的判断、与我们已经形成的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也许需要我们认真反思这个关于稳定问题的思维定势。

在改革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估计过分严重,使得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阶级斗争;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对不稳定因素、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估计过重,使得我们形成了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稳定”成了一种终极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为“稳定”让路,凡是可能影响“稳定”的事情都要暂停,社会中哪怕鸡毛蒜皮的冲突和矛盾都要上升到“稳定”和安定团结的高度。“影响稳定”成了无法担当的政治责任,在民众那里,“稳定”成为一种无需论证的话语。

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一些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在有效推进,但经济发展中一些重要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按照吴敬琏先生的说法,如果市场经济也有好市场和坏市场之分,那么,走向坏的市场经济的那些因素不但没有减弱,甚至有的方面还在强化。更重要的是,在经济领域之外,“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使得整个管理层谨小慎微,畏首畏尾。

这样一来,许多事情,特别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被延误。在改革的过程中,时机和顺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事情,在1980年代的时候,我们会说很多条件还不具备,能拖就再拖一拖。实际上却是把这个问题拖到了解决条件更不好的时候。我觉得,在中国的改革中,很多状况都如此。事实上,越拖到后来,我们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大的代价。比如现在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有人会觉得现在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可以往后放一放,但放到什么时候?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件事还不如在2007年就解决了,2007年做这件事的条件应该比现在还要好。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要重新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稳定的问题,要形成关于稳定问题的新思维,并在这个前提下,用坚定的自信来推进改革,造就社会的活力。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孙立平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