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调整对华外交关系
2006年11月29日 10:18投票数: 顶一下

胡锦涛访问印度,传媒形容此次行程对中印两国加深友谊、增进互信、扩大合作、规划未来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印度的,但是,印度能否以同样积极的心态看待中国则需要考量。不过,近期对于中印两国在未来亚洲格局中能否共处重心的讨论,观点颇繁多,论证也颇多方面,但探讨大多围绕在经济层面,从外交层面入手并不多,尤其是对最近印度一连串对华外交调整似乎并不十分注意,这些外交动作明显令人感觉到印度开始进入认真考虑中印关系重要性的阶段。中印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一直认为,它的科技力量一定超越中国,亚洲政经大权应该由它牵头。这样的意识在印度总理辛格高调访美之后显得十分高涨,但经过将近一年时间,辛格却首先从外交层面调整对华关系,说明印度已经意识到前此的与中美政策落差将会导致印度在亚洲崛起构成阻力,因此,辛格不久前有了大动作,调动国防部长穆克吉担任外交部长,同时外交部中凡与中国有关职位均委任重要人物,这样的调动显然是辛格希望令印度外交格局转到侧重对华关系的基调上来。

印度要当亚洲一哥

如果说日本视为可与中国角力的原因在于得到美国撑腰及成为八大工业国之一的话,那么,这种曾经在印度冒升的日本意识比日本更显得浮躁。辛格访美之后走的便是这样的道路,表现的是必欲争夺亚洲一哥的心态。或许印度认为,它地处南亚,中国与日本无法直接与之竞争,而且只要它向西打通阿拉伯过道,便可以与欧洲接轨。

最近有消息传出,印度认为再过三十年,人口将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印度却没有看到,第一,中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人口过份膨胀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并开始对人口增长作出调整,反观印度,似乎正重蹈当年中国认为人多好办事的错误覆辙。其二,急速发展科技业一直被印度视为赶超亚洲其他国家的得意手段,和引领印度走向世界龙头地位的资本。本来,以印度的人口结构,走中国模式,先行发展密集型经济更有利于积聚财富,更能令国民生活获得改善,富民之后当可强国。但印度似乎不领略这样的道理,而一直陶醉在受到美国青睐的得意心理之下,为此,唯听从美国旨意为迎合世界潮流,不辨黑白站到强势一边,造成印度不愿意走与中国一样的发展密集型经济令国民致富的道路。其实美国就是要诱导印度以科技作为发展主力,驱使印度走上迎合它的亚洲政策道路的目的。当然,印度则希望利用美国因素壮大其对外影响,因此才令印度在科技产品开发上投以巨资有了大动作,相反拖慢了改善国民的生活。毕竟,走发展高科技需要的是具备知识型的人才,但印度目前更多的是贫穷人群,无视这种现实而超常发展高科技产品,无异堆垒一座金字塔时未把基地建好,便迫不急待要把那个最高的尖顶升上去,试问承载力又在哪里?

外交转弯重视中国经验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当然不能代表整体国家政策,但外交政策却是对外关系的晴雨表,它必然牵涉到国家的经济政策。以穆克吉年届七十而重新担当外交部长而言,不能不说是辛格在走了这么一段受到美国指挥的弯路之后,终于意识能否解决印度的贫穷现实值得怀疑。印度的地理优势在于南亚,经济发展的牵涉面也以影响南亚地区为大,印度的最大功能在于西进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更为紧密关系,因此,调整对华外交关系,明显是印度觉察到对亚洲主轴的中国不能闭眼不见,因而才希望藉修补与中国关系令它在亚洲占据更为重要位置。

其次,如果不理解国力强大必须从国民的富裕程度显示出来,选择走金字塔顶的不实际道路,最终不是赶不上世界先进行列,便是经济在毫无根基的冲击下溃散。

环顾今日亚洲,谁都知道不能忽略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偏偏印度有意忽略这个中国因素,才令它走了接近十年改革道路之后,回头看到的依然是国民生活未普遍获得起色,贫穷依然成为印度社会一道主要风景线,而且人口增长没有放缓,令贫穷更为加剧,面对困境也更大。于是,辛格才开始意识到必须回头走中国路线,让国民生活获得实质性变化,才能够举国同心、凝聚国力,强国兴邦也不致成为一句空话。不要以为中印近在咫尺,印度对中国的了解其实并不多,造成这样的情况,最主要原因在于印度过往过份听任美国指使,过份相信只要找到美国人撑腰便没有事情做不到。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可行方法莫过于从实践中寻求答案,现在辛格从外交途径入手,不能不说是一种切合印度国情的做法。被评论为整个外交政策倾斜于中国,虽然引发了印度国内亲美派的责难,但却形成一种共识,认为辛格这一外交政策的转移,对印度未来政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亚洲和平的两股力量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在胡锦涛访问印度之后,中印关系会热起来,而且对目前中日关系有着解冻作用,因为日本不会看着中印关系改善而不作出外交调整。维护亚洲和平与称霸亚洲的意识,是令中日亚洲政策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基点,如果加入了印度因素,日本肯定不会死牛一便颈而必须对中日关系作出反应,这对于亚洲格局有着积极作用。

中国与印度有着几个相同点,除了人口众多之外,国民的均衡富裕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两国能够在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上互补配合,不但在亚洲可以形成一股强势力量,而且对世界也会产生一股冲击波。

当然,乐不乐意走这条对双方都有益的道路,看的还是印度在这次大力度调整外交政策之后,尤其是引起外交界注意的全面翻新对中国事务熟悉的官员作为外交主力之后,会不会更走近中国,发展与中国更为紧密的关系上。(凤凰视点)

东方淳

   编辑: luwl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