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3月1日刊文称,大陆近年来发展高速铁路网,“几纵几横”的干线已然成形,这对解放军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利。该文特别提到整建后连接江西和福建的鹰厦线和赣龙线,将使东南沿海的解放军导弹部队互相连通,形成“纵深部署、火力重叠、威慑台海”的导弹作战网络,这对台湾构成巨大军事压力。然而,香港军事专家分析说,不必夸大高铁的军事价值,平时运兵还可以,运送导弹则另当别论。
说二炮“进退自如”威慑台湾
按照该文的说法,早在几年前,解放军就在东南部主要铁路沿线设立机动导弹部队,作为铁路运输和导弹机动发射验证的标兵。其中串联江西鹰潭和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尤为重要,它把分散于赣、闽、浙三省的二炮部队导弹基地连在一起。鹰厦线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两岸紧张对峙时期,曾被美台军方列为在战时必须切断的大陆交通命脉,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20世纪60年代美国部署在台湾的“斗牛士”核巡航导弹就是针对这条铁路线)。2008年,大陆提出整建鹰厦线的计划,将其定为时速250公里以上的双线和电气化快速铁路,届时沿线解放军导弹部队的机动性、隐蔽性和饱和攻击能力将大为增强。
《中国时报》的文章称,除了鹰厦线,投入运营有5年的江西赣州至福建龙岩的赣龙线也极具战略价值。这条全长仅290公里的铁路线在整个大陆铁路运输网上毫不起眼,但它打通了闽赣两省东西阻隔,沿途有120多座隧道与厢涵(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如果装运导弹的列车利用此地形前推或后撤,卫星不易侦测,具有很高的隐蔽性。2009年,该线部分路段实施双轨和电气化,行车时速达200公里,更利于军事机动。台湾军事专家认为,鹰厦线和赣龙线在厦门交会,呈左右呼应之势,解放军导弹部队可沿铁路线前推300~500公里,而且发射后可迅速回撤,以规避报复性打击;如出于两岸政治协商需要,解放军也可把导弹藏于大山铁路隧道中暂时封存,可谓“进退自如”。该文还说,目前解放军在浙、闽、赣、粤四省的导弹部队,以1000公里以内的近程战术导弹为主(如东风-15、东风-11等),如果依托高铁网络隐蔽部署并快速机动,必将对台湾造成极大威慑。
专家:不必夸大高铁军事价值
自从2008年大规模开通高速铁路以来,外界对高铁与中国国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香港时事杂志《镜报》2月号载文称,二炮部队可借助高铁网络,把近程导弹迅速布署到中国的某一个战区方向。高铁网络极大方便了中国军事调动,对中国的军事布局及战略战术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镜报》称,高铁的军事价值,就像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场地而非基地”的新战略思想,即削减大量驻外军事基地,改为仅储存装备的场地。一旦有事儿,只需运送美军兵员而无需运送装备。“中国高铁的建成,恰如其分地应用了这一军事战略思想。”美国环球战略网在去年底也载文说,高铁的军事价值已在解放军新老兵运输和“跨越-2009”演习等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解放军兵力快速机动提供了备选途径。
然而,香港军事专家泉男海对《青年参考》报说,高铁的军事价值不可过度夸大,尤其是发展“导弹列车”要慎之又慎。首先中国高铁目前基本属于客运专线,一旦携带大威力弹头和燃料的导弹列车,其安全保障势必要比运兵繁杂得多,受限范围也更大;其次,高铁所用电力机车虽然行驶效率高,但如它的电网及与沿线站点的通联一旦遭袭会变得异常脆弱;第三,导弹列车开上高速铁路,如果要发射,仍需地面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而美国一直认为二炮部队无线电测量设备的机动性差,导弹发射车需要在无线电测量站附近才能保证命中率,因此铁路发射导弹的可靠性尚在论证当中。
此外,利用高铁在战时运兵也面临很大麻烦。比如台湾在2007年初开通高铁,时速300公里,从南部的高雄到台北仅需一个半小时。在2008年的“汉光”军演中,台军某旅就是从高雄乘高铁驰援台北。这在“立法院”被当成笑话,“立委”们认为,在战火已经点燃的情况下,高铁很容易被截断,而且满载士兵的高铁列车在空袭下万一被击中,则自救不暇,根本无法增援台北。当时刊发这篇文章的正是《中国时报》。大陆的高铁主要作为经济建设、人员流动等运输工具,过度解读其军事价值,只会吓唬民众,不利于对两岸的和平与和谐。
参考资料
美苏曾研究“导弹列车”
交通工具的革命往往给军队作战带来巨大便利,这一点在铁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陆军参谋长老毛奇有效利用鲁尔区发达的铁路网,将数十万大军迅速部署到法军侧翼,将仍处于骡马运输阶段的法军打得落花流水。而到一战期间,密如蛛网的铁路线更让德军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乘坐闷罐车厢的德国步兵师奔波于西欧与东欧之间,持续给予英法联军和俄军以沉重打击。到二战时,盟军对德实施“战略轰炸”,主要铁路及其交汇点被列为首要打击对象,使德军在1944年阻击诺曼底登陆时难以有效调动兵力。
到冷战时,尽管美苏都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但无论陆基发射井、战略轰炸机,还是战略核潜艇都有薄弱之处,利用专列在运动过程中发射核导弹的模式具有更诱人的前景。导弹列车的最大优势是机动时速可达100~200公里,一次可机动转移1000~2000公里,便于摆脱敌方跟踪。同时,列车运行平稳性好于公路机动,车辆转向速率也比公路机动小,适于在机动中进行测试工作,减少发射准备时间,这都大大提高了导弹生存率。
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铁路机车发射MX洲际导弹的研究方案,打算将50枚MX导弹部署在25列列车上,让其在全国11万公里的铁路网上运行,后因美国军火商和铁路大亨要价太高,再加上美国民众对导弹列车运行在民用铁路上表示担心,所以该方案无果而终。与此同时,苏联导弹列车却进展顺利,20世纪80年代末,携带有SS-24“镰刀”洲际导弹的绿色列车驰骋在西伯利亚铁路上,列车从不停靠城市,都是在边远的铁路支线上停放,且有军人严密把守。经过多方查证,美国认定那就是苏联秘密部署的洲际导弹列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获取美国粮食援助,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核武利器”。 (特约记者 雷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