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鹰前传:东北老航校往事风云(一)
2009年11月10日 16:21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这张照片讲述的是航校人员,从一个马车夫手中,购买大车上的飞机轱辘的场景。

张开帙:老百姓恨日本人恨了好几十年了,到这个时候,该拆的拆,该破坏的破坏,轮子拆下来装到马车上去,不行了割下来做凉鞋。

吴光裕:最喜欢的就是轱辘,飞机轮子,跟我们汽车的不太一样,汽车的比较厚,里面用簾子布挡着,它那个很薄但是很耐磨,承受的重量也很大。

解说:为了收集航材,航校上下全体出动,常乾坤和王弼带着队伍,几乎走遍了整个东北。1946年5月,张开帙接到命令,说四平机场有一批航材,让他们速去接收,可是他刚到四平,国民党军就打到了这里,张开帙只好撤到公主岭,却在这里意外发现了几十个日军机库。

张开帙:有那么20多台、30台,九九高练用的发动机,还有一批螺旋桨,这个都是老航校特别需要的,但是怎么弄走,我就带一个人,两个人没办法。

解说:张开帙拿不走这些宝贵的航空器材,于是想到,向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求助。

张开帙:我在一个中学的走廊里跟他见的面,他两个眼都红了,几夜没睡觉了大概,我跟他讲,我说,我有这些东西我没办法,他把他的后勤部长叫来,你给他解决问题,然后他就给我解决马车,给我解决钱。那个时候在东北那些领导,你只要说什么问题马上就解决。

解说:随着国民党军队大举开进东北,战局急转直下。1946年5月,航校被迫从通化迁往了牡丹江,一个月之后,国民党军逼近松花江北岸,航校不得不再次北迁至中苏边境的一座小城。东安,如今叫密山,座落在黑龙江东南部的兴凯湖畔,与苏联只有一湖之隔。这里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称号,北大荒。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批知识分子曾来到这里垦荒改造,而60多年前的夏天,一群来自延安和各个解放区的技术人才也来到这里,为保留这些军兵种建设的火种,中央决定将包括航校、炮校、装甲学校在内的七所学校全都迁至这里。

解说:宋贵,当年是从密山参军的一名航校勤务员,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当年的东安机场。

记者:原先是不是水泥?

宋贵:水泥灌的。

记者:水泥灌的?

宋贵:水泥灌的跑道。

记者:大概机场原来在哪个范围?

宋贵:机场就在这地方吗,不像啊。四外都盖了房子了,这地方。

记者:现在您还能找到吗?

宋贵:找不着了,这地方叫庄稼挡上了。原先没有公路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