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斗机发展:美F-22隐身优势仅能再维持10年
2010年02月24日 08:25中国航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四代机] [F-22]

美国F/A-XX战斗机模拟图(资料图)

编者按: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 FA于1月29日首飞成功,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战斗机的发展上。除了对PAK FA本身关注外,世界各国战斗机发展现状如何,特别是未来将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也是人们热衷关注的问题。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初步归纳出未来战斗机可能的发展方向。

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问世至今,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已发展到了第四代。在世界各国研发的四代机中,除美国的F-22已投入现役外,其余均还处于研制之中,包括美国的F-35和俄罗斯的PAK FA(俄罗斯称第五代)。但美、俄等航空强国已经开始了更新一代战斗机技术的探索。据美国《空军杂志》网站披露,美国空军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启动一项为期18个月的分析研究工作,对多种五代机方案进行评估,被选中的方案将有望作为F-22战斗机的后继机或补充。除此以外,未来的战斗机还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自主智能无人驾驶

国外普遍认为,下一代战斗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无人化。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就曾乐观地估计“F-35将是美空军最后一型有人驾驶战斗机”。2008年6月,美海军首次公布了F/A-18E/F舰载战斗机的后继机F/A-XX的方案探索研究结果,认为飞翼布局的无人作战飞机将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同年7月,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在英国范堡罗航展期间也曾向外界表示,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将是无人驾驶的。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众多优点:外形体积小,隐身性能好;无人员过载限制,机动性高;无人员疲劳和生理限制问题,续航时间长;无人员伤亡、被俘和泄密问题,因而在未来空中战场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无人机对环境的准确感知和反应能力不如有人机,致使其无法执行相对复杂的作战任务。未来无人作战飞机出现初期将很可能采用与有人机编队的形式执行任务。不过随着自主控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宽频甚至全频隐身

随着各种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目前依靠外形设计和传统隐身材料实现低可观测的军用飞机在未来战场上面临极大威胁,甚至完全失效。例如,美国军方就认为其现役F-22战斗机、B-2轰炸机等隐身飞机的技术优势至多只能维持到2020年左右。美、俄等国为此均加强了对新一代隐身技术的研究,推出各种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材料,并从传统的雷达、红外隐身进一步扩展到目视隐身。目前美空军正在研究的纳米材料和综合飞行器能量管理技术等,有可能会成为实现宽带隐身和多光谱隐身的关键。此外,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在不影响飞行器气动外形的前提下大幅提高隐身性能,同时还可降低飞行阻力,因此等离子隐身技术在未来战斗机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直备受美、俄等国的关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