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造船业“由大转强”还需过三关
2010年01月29日 16:0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造船]

与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下。目前,在船用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船舶“内脏”方面,国内船厂大量依赖进口,“如此做下去,我们只能成为船壳大国”,业内专家指出。

为了改变船配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2009年11月时国内最大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商“中国重工”宣布登陆A股市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经理、中国重工董事长李长印表示,目前我国国产设备的平均装船率不足50%,与日本、韩国的90%相比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内船舶总装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但船舶配套行业发展远远不足。

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是“由大转强”点睛之笔

除了发掘内需市场和提升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外,中国造船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大差距,或许还在于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上。“如果在这点上实现突破,将是中国造船业由大转强的点睛之笔”,业内专家、国际船舶网主编王旸表示。

目前,国内船厂最擅长的领域,无疑是需求量较大而附加值偏低的散货船。韩国船厂虽然在新接订单方面逐渐落后于中国,但在海洋工程、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

对此,《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强调,到2011年要使国内企业的“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业内人士介绍,海工装备主要用于海洋油气的勘探开采,从2002年到2007年,全球海洋油气的年均投资总量达千亿级美元,市场容量非常可观。

目前,包括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在内的众多船企正在积极布局海工市场。

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指出,海工装备是船舶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亦是造船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应对市场风险和实现科技领先的战略选择。早在2008年时,中船集团就在上海浦东的临港新城开建大型海工装备基地。集团旗下的外高桥船厂,也具备生产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的能力。

此外,2010年以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的气荒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快速增长势头,也激起了国内船厂对于建造LNG船(专门用于运送液化天然气)的浓厚兴趣。

目前,国内具备LNG船建造能力的仅有中船集团旗下的沪东中华船厂,但更多的竞争者正在陆续跟进。毕竟,对于国内大型船厂来说,除了建造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外,向海洋工程、LNG船等高端领域拓展是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然方向。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