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前,“旅大”级驱逐舰只具备基本的通信能力,舰载武器与传感器采用“一对一”的分散式架构,与西方乃至苏联差距明显。
所谓C3系统,即“指挥、控制和通信(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系统”的简称。作为舰艇战斗力的倍增器,是否拥有完善的该系统,已成为衡量一国海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2月出版的美国《信号》杂志,刊登了题为《中国战舰努力满足C3新要求》的文章,供职于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的作者詹姆斯·C·巴塞特,分析了C3系统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及其积极影响。
80年代:吸收借鉴西方技术
文章称,任何希望在远洋发挥威慑力的海军,都应当拥有强大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能力。不过,由于中国海军长期自我定位于近岸防卫力量,这方面的要求并不迫切。近20年来,随着呼吁中国海军“走向蓝水”的声音逐渐高涨,其C3系统也在此背景下加速发展。
文章认为,中国海军的C3系统建设历经3个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前,“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是解放军三大舰队的主力。这些舰艇大多只具备基本的通信能力,舰载武器与传感器采用“一对一”的分散式架构,与西方乃至苏联差距明显。
文章指出,利用与欧美国家关系缓和之机,中国海军获得了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1982年,中方曾打算授予英国军工企业价值3.75亿美元的合约,要求后者帮其改进旧式战舰。尽管未能实现,但“旅大”级的105舰和132舰还是在80年代后期,试验了新型对空雷达及卫星通信设备;据信,这些局部升级同引进的西方技术有关。
文章称,虽然整体水平落后,这一时期的中国海军仍然进行了几次力所能及的远航,包括1974年的西沙海战与1980年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1988至1989年间,中国舰艇还曾在南海举行大型军演,意在宣示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相关新闻
作者:
万钧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