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国近几天来再次睁大眼睛,紧盯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的行动。“郑和归来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等许多媒体将这次行动和“郑和下西洋”类比,称这标志着中国向远洋的“蓝水海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西方,“蓝水海军”几乎是大国的标志。一些媒体认为,中国参加这次联合国呼吁的多边行动,是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行动。但也有个别媒体立即担心起中国海军的威胁。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彭光谦对《环球时报》称,无论从性质、使命还是能力方面看,中国海军战略仍是近海防御战略,还不能被称为“蓝水海军”。不过,他同时强调,拥有远洋行动的机动能力,与我国海军近海防御的性质并不矛盾。
中国海军向“蓝水”迈进?
“中国中央军委称,军舰赴索马里师出有名。”英国广播公司(BBC)21日近一周来第三次在其中文网的头条刊登了相关的消息。报道称,中国军方负责人就派遣军舰到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决定作出辩护,强调有关行动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作出的决定,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
对于中国的决定,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将18日表示,美国期盼中国向亚丁湾派遣军舰,并会与中方密切合作。基廷透露,他已经和其他部门取得联系,美军将向中国海军舰队提供情报。他还称这将成为恢复中美军事交流的跳板。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题为“郑和归来了?”的报道中称,中国宣布正式派遣舰艇抵御索马里沿岸的海盗,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参与多边“战斗任务”。文章称,这让人想起明朝郑和带领舰队跨越印度洋的行动。数次航行后,中国的“蓝水海军”时代就终结了。不过“现在郑和又回来了”。文章称,过去20年来,中国海军一直在缓慢却稳步地发展。虽然中国还没有航母,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近几年来,中国军队,特别是海军发展进程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关于中国建设一支“蓝水海军”的话题,一直是西方军事观察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频频炒作“中国要造航母”,“在三亚建海军基地”以及“在印度洋建基地”等传闻。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2月10日发表年度报告,其中将“中国解放军海军向蓝水迈进”视作中国防务2008年两大亮点之一。有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海军的行动充满了警惕。《洛杉矶时报》19日的报道称,中国这次行动显示“北京现在愈来愈乐意运用自己的军事肌肉”。《华尔街日报》则称,中国海军已引起了华盛顿、东京和台北的担忧。
“蓝水海军”成为大国标志
所谓“蓝水”,是指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和大洋,由于远离大陆,海水基本呈蓝色或蓝黑色而得名。一般而言,在最靠近陆地约200海里以内的海域,由于海水中混杂了泥土而呈现黄褐色,被称为“黄水”或“褐水”。“蓝水海军”则是指能在外洋长时间执行战斗和非战斗任务,并在较宽广的大洋范畴保护本国海洋利益和安全,防止敌对势力的威胁。
目前,蓝水海军几乎成为大国的标志。美、俄海军是当之无愧的蓝水海军,他们的舰船可以出现在任何可能出现的海域;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海军虽然规模不及美国和鼎盛时期的俄罗斯,但是以中、轻型航母为核心,大型水面舰艇为骨干的英、法海军,再配合数量较多的辅助船只,也能支撑其在实施一定强度的远洋作战。1982年,英国海军远征马岛,显示了老牌海洋强国的蓝水海军的战斗力。日本、韩国虽然没有航母,但是装备能搭载大型直升机的大型两栖战舰和“宙斯盾”型驱逐舰,使其具备较强的远洋独立作战能力和力量投送能力。印度更是拼命发展航母、核潜艇和大型驱逐舰等远洋作战装备,致力于建设一支可以控制印度洋的蓝水海军力量。
西方军事学说认为,海军从本质上是一个进攻性的兵种,没有足够的“蓝水”活动空间,海军难以发挥作用。当年清朝的北洋水师,拥有世界第四、亚洲第一舰队和铁甲巨舰,但抱着死守海口的落后理念,最终打不过以蓝水为目标的日本海军。冷战刚开始,美国就提出把中国围堵在“岛链”中的战略构想。美国“环球战略网”曾报道,因为“第一岛链”的限制,中国潜艇远洋训练自2000年以来每年平均只有3.4次,2007年加强训练的结果也不过6次,远比不上美国一年上百次的远洋巡逻次数。法新社也曾援引美国海军情报机构的一份报告称,在094“晋”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前,中国仅有的092“夏”级战略核潜艇只能在中国近海活动,从来没有进入大洋实战值班。由于“夏”级搭载的“巨浪-1”潜射导弹射程不过2000公里,再加上活动位置的限制,打击范围无法够到美洲大陆,因此有西方观察家甚至不承认中国有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即便是有了射程8000公里的“巨浪-2”洲际导弹,搭载它的“晋”级战略核潜艇也必须挺进到第二岛链以东的“蓝水海域”,才能确保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可靠打击。
编辑:
张学勤
|